发布时间:2016-11-22 6:50:42 点击数: 次
栖霞山“一座qī xiá shān,半部金陵史。”清朝乾隆皇帝6次南巡,就有5次驻跸于此,称赞此山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每到秋季,漫山枫叶红遍,层林尽染,而举家到此山观赏红枫已成为南京风俗。这个地名你会写吗?你知道关于这个地名的故事吗?栖霞山——解词栖霞山,山在南京城东北,山并不高,最高海拔只有米,但妙在紧邻长江。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春牛首,秋栖霞”,为金陵之谚语,盖言春景惟推牛首,秋色首尚栖霞。重阳过后,繁霜未降,漫山枫叶,与荻花相映。《桃花扇》所谓“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也。栖霞山——溯源栖霞山,最早名叫伞山,这是因为它的外形,看上去像一把伞。由于山中多药草,可以摄生(养生),因名“摄山”。南齐处士明僧绍来到此处,隐居讲学,不交俗士。据《南齐书》载,齐永明元年()明僧绍病故,舍所居给法度禅师为“栖霞精舍”(“栖霞”就是明征君的号),而栖霞之寺由此创始。栖霞山——链接明僧绍是栖霞山的灵魂人物,后人提到栖霞山的历史,几乎离不开他。他出生在山东平原,明氏是当地大家族,世代为官,很有影响力。仅南朝的宋齐梁三代,明氏家族出任太守、刺史级别的人物就有6位。但明僧绍从小对富贵仕宦、升官发财之事不感兴趣,而喜欢山水林岩,在山林中当隐士、于隐逸中求学问。他对佛学有很深的领悟,但并不限于佛学,而是玄、佛、儒三教兼融。明僧绍因为不响应宋齐两朝的征召,拒不出山入仕,而被后人尊称为明征君。王世贞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来似江总持,去则明征君”。来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江总那样的高官厚禄,回去时想的则是明僧绍那样隐逸高栖。也许正如德国伟大诗人荷尔德林在《轻柔的湛蓝》 一诗中写道的那样:“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那么人将仰望而问,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此大地上。”沐浴一番山林月露,耳听一阵晨钟暮鼓,“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样一种诗意人生的态度,也便是栖霞山的生活态度。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白癜风能不能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cyxs/19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