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学工微论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

发布时间:2021-2-24 20:15:14   点击数:
北京医院皮肤病 http://m.39.net/pf/a_4781509.html
近来,国家、省、校不同层面的“国学达人”赛、论语大会、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荟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相继举办,社会和学校层面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教育作用深入人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郁的氛围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抱社会生活,紧扣生命价值实现维度,折射辩证的人生哲理,用历史神韵和文明智慧引导大学生远离浮躁低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及文化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缺失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认知不高。90后的大学生是看好莱坞大片、吃洋快餐、听欧美流行音乐、玩动漫网游长大的一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经典名著、传统伦理道德、传统礼仪风俗、传统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度不尽人意。《中国教育在线》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统计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20%表示无所谓,20%走中间派,仅有10%的大学生关心传统文化。

二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不够。生活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当代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生活中艰苦奋斗观念淡薄,处处讲究攀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论文抄袭、各种考试作弊、请人替课替考、毕业简历造假、求职随意违约等各种不诚信行为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此外,不少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文明礼仪修养缺乏,公共场所高声谈笑旁若无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举止亲密不文雅,责任意识淡薄、集体意识欠缺,种种言行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远远不够。

三是中华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淡漠。不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不明白传统节日的由来、民间习俗、文化内涵和蕴含的意义。调查表明,在节日习俗方面,主动参加西方传统节日的学生占90%,而主动参加中国传统节日的只有25%,其中,更有80%的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的意义一点不知。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淡化,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他们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缺少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同。

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共同道德追求与崇高理想信念的强大归属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广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一要丰富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第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活动中,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的思想内涵,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认同。结合端午、中秋、重阳、清明等传统节日,将爱国思想、感恩理念、敬老孝亲等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其中,引导他们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要依托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爱国敬业、感恩励志、文明礼仪、传承经典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汇演、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影片展播、经典诵读大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熏陶中提升思想修养和文化素养。第三,要组建国学研究社、传统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传统文化的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发开展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社团文化品味。二要创设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载体。课外实践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意识有着积极作用,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第一,要把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社会实践总体规划,倡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展览馆、纪念馆、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故居旧址、民俗村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组织大学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探寻革命遗迹、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革命领导人故居旧址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踏访红色足迹、重走红军路、唱红歌、缅怀革命前辈、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参观考察和耳闻目睹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情感。第二,要把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作为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载体,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关爱残障儿童、关爱困难家庭、义务家教等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三要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大学生是信息社会中最主要、最敏锐、最前沿的新媒体用户,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把新媒体作为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突破口,利用好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建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网上阵地,通过新媒体的途径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要拓宽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设立网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同时充分利用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11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