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古代人日常生活的20个疑问重阳节谈
(这是咱们这一辈人第34篇保健分享,资料来自民间)
过去的生活是今天的历史,
今天的生活是未来的历史……
今天是重阳佳节,咱们编辑在此恭祝大家长寿健康,团圆美满~
古代人日常生活的20个疑问,他们怎么上厕所擦屁屁呀,没冰箱怎么存食物呀?他们到底有没有内裤?飞鸽传书是怎么搞的?他们刷牙吗?
古代皇帝后宫真有人吗?
是否真有佳丽,这要从两方面看。对于许多皇帝来说,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比如著名的昏君隋炀帝,就曾下诏广征天下美女,更是选了童贞女子入宫供他“消遣”。
而排行榜冠军当属唐玄宗,别看历史上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但他的后宫人数可是高达四万!另一方面,历史上也有许多专情的皇帝,比如明孝宗,他的后宫竟只有一个女人,就是他深爱的张皇后,堪称历史上最专情的皇帝。
古人上完厕所怎么擦屁股?
在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古人大便完后用小木片、竹片来“刮擦”屁股。即便是纸张发明之后亦如是。
因为中国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而且纸张较为昂贵。直到元代,统治者并没有爱惜纸张的观念,屁股自此得到了“温柔”的对待
古人没有冰箱,如何保存食物?
谁说古人没有冰箱?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铜冰鉴”,就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时期,古今就在冬天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使用。
简单地说,古代的“冰箱”是一个盒子里头放上冰块,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以达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在夏商时代,人们光靠抬头看天和占卜来观测和预报天气。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从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了。秦汉时期,古人完成了二十四气节的制定。
之后,农历问世,更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古人预测天气,并没有精密的仪器,但其准确程度并不比如今的天气预报逊色。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古代的生活条件虽不如今天,但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
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更是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写下了《沐浴经》。
而古人洗头更勤,常用的“洗发水”则有皂荚、草木灰、木槿叶、芝麻叶、桑白皮、茶籽等。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们穿内裤吗?
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一直到了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这种做法渐渐为男人所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内裤。
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
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以当腮红使用。
古代没有杀虫剂,古人如何扑灭害虫?
古人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五花八门,植物性的包括嘉草、莽草等,动物性的包括蜃灰、鱼腥水等,矿物性的则有食盐、硫磺、石灰、砒霜等。使用的方法包括混入种子收藏、伴同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喷洒、点燃熏烟、涂抹虫蛀孔等。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专门的官员管治虫害。每到害虫猖狂的时节,便会出现“全民捕虫”的壮观景象。
古代学生有寒暑假或周末假吗?
古代的学生也休寒暑假,分为旬假、田假、授衣假三种。旬假,是一种常假,规定每10天休息1天,相当于周末假。
“田假”,俗称“农忙假”,每年农历五月,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类似于暑假“授衣假”就是指时令进入九月(农历),已近秋天,气温渐凉,学生可以回家去取过冬的衣服,相当于寒假。
古代公务员的上班时间?
古代衙门里的公务员上班的时段为:春冬二季,清晨六点签到;夏秋二季,清晨五点半就得签到。如果有人无故旷工或迟到,依天数和情节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所以,上班迟到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现在可算是人性化多了呢!
古人如何减肥?
现在的减肥药五花八门,而古人的办法就简单明了多了,喝茶就是一种极好的减肥办法。不过话说回来,古人生活水平较低,本来难得大鱼大肉,一天到晚都得干又重又累的活,哪儿还胖得起来呢?
古代没有卫生棉,来了月经怎么办?
古代妇女使用“月经布”。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在“大姨妈”来时用它紧紧包裹下体。但是,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
此外,因为中国向来崇尚节俭,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
古人刷牙吗?
古人也是刷牙的。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
古人的“牙刷”
古人整容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古人的信仰。所以,古人不会像现代人那样,主动在自己身上动刀子。
不过,以前的战争很盛行割掉战俘的鼻子,因此古人研发出一套鼻子的再造手术,具体做法是:将手臂割开一个缺口,将手臂固定在受伤的鼻子上,等两边的伤口愈合,再从手臂上挖掉一块鼻子大小的肉,来当作新鼻子。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由于没有环境污染问题,也没有电视、电脑的诱惑,古人得近视的非常少。一般来说,只有苦读的书生才会如此,但他们以为看不清是因为精神不集中,所以常常服用“定志丸”,也有用穴道按摩和针灸来治疗眼睛的。眼镜,则是明朝时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清代白铜玳瑁眼镜
太监怎么尿尿?
在做净身的手术时,会先用白布条将被阉者的腹部以下绑紧,再用有麻痹作用的辣椒水来消毒,接着将人的手脚捆住,之后就得看师傅的刀功了。
只要刀功好,尿尿不会乱洒。太监尿尿大多呈扇状,为了不弄脏裤子,一般只能蹲着尿。
飞鸽传书真的可行吗?
答案当然是可行!蒙古西征时,传讯鸽就已经被大量用于军事活动,立下汗马功劳。发展到后来,鸽子还成为传递情书的绝妙用具,成为不少美好姻缘的“红娘”。
古人飞鸽传书,多用红丝线捆扎信笺字条,以引起收信者的注意。
古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古人的环保意识一点不比现代人弱。早在年前,古人就会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解决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烧掉,烧不掉的就掩埋起来。
古代垃圾场的遗迹里,大多数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拼一拼,说不准能还原一件古董
古人喝水是生饮吗?
只有现代人才会为这个问题困扰。古时候还没有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井水,甚至是雨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不用担心拉肚子。
当然,在天气寒冷时,古人也会把水烧开了喝。不过,一旦水源受到污染,就可能造成瘟疫横行的惨状。
古时就有地图吗?
传说大禹治水时,就有地图。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3幅距今多年的汉代古地图。西晋的地理学家斐秀创立的《制图六体》,使地图的编制有了更大的精确度。
古代地图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量出来的,因此,想要制作一张全国地图,往往需要10多年,这真是个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古代的纸钞要防伪吗?
古代最早的纸钞诞生于民间,由商人自由发行。这样做的确,很容易出现乱发和伪造的情况。后来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收归官方发行,防伪措施更为严密,会在纸钞上盖上两枚官印。到了宋徽宗时期,改为图案更复杂的“钱引”,加上多色套印,防伪性更强。
此后,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防伪方法。花样之多,连现代人都没有完全搞清楚。
早期纸币样式(铜版印件)
古人写错字如何修改?
最初古人在竹简上写字,写错字用刻刀划掉即可。而在纸张上,直接用毛笔涂掉是最简单的办法。许多大书法家就是这样应付错别字的。其实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一部“涂鸦之作”。
而最普遍的方法则是:在错别字旁边(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笔加点,保留原字继续写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把一种叫“雌黄”的矿物涂在错别字上,“信口雌黄”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古人都怎么过生日的?
而新生婴儿在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以后每年过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糊弄过去了,因为这叫“小生日”。在尊老重贤的时代,只有老年人才能过大寿,而直到60岁才有资格贺“寿”,也就是过“大生日”。
此时,可以大摆戏台,亲朋好友还会送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过个像样的生日,首先要长命才行!
古人装假牙吗?
早在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就发明了汞合金填充龋洞法。到了宋朝,甚至还出现了镶假牙的专业医生。古代的假牙材质很多,除了象牙、牛骨之外,还有坚硬的檀香。假牙除了能解决实际的用牙问题,还有装饰和卖弄的功用。
古代的婴儿只喝母乳吗?
古代婴儿还是以喝含有人类抗体的母乳为主,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喝动物奶。因为古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杀菌处理技术,婴儿对细菌没有抵抗力。
若母亲没奶怎么办?只能“借乳”了,所以才会有“奶妈”这一职业。至于没奶的穷人家,只能用米磨成适合吞咽的细浆来作替代品。
古人的“闹钟”只有公鸡吗?
当然不是了!除了漏壶和日咎外,古人还发明了香钟。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才能准确,这样古人就可以从燃烧后剩余的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了。
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的金属器皿,起到闹钟的作用。
他们都在转发这篇文章,你呢?
如何每天收看咱们精彩的文章?
▼
请把咱们这一辈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