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顶级的自律,话不言尽,虑不过多,欲不过纵

发布时间:2024/1/29 13:34:31   点击数:

莫言先生,是著名的“乡村作家。”在他的作品中,闻到的更多气息,还是农村。他走出了山东高密,可故乡却总是在他的笔端泪而出。他希望回归民间,以自己的家园为故事载体,汲取出新的文学营养。因此尽管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莫言关于小时候农村的记忆,却依然清晰。

莫言小时候,极为讨厌麻雀,总是偷食谷子,且叽叽喳喳,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它们的身影。麻雀能在高楼上打窝,在路边的树上寻找虫子,甚至会到垃圾堆里寻找人们丢弃的面包屑等,生存能力堪称顽强,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而这便是:“麻雀定律。”

因此,当莫言到了晚年,回望过去时,不免深思,我们是否也能如同麻雀一样,穿梭于城市与农村,随遇而安呢?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说话,处事,用情,留一份不尽之意,益处则无尽。

罗斯福曾说:“有种品质可以让人在碌碌无为之辈中脱颖而出,不是天资,不是教养,而是自律。”

生活中,自律的人,说话知深浅,欲望有节制,处事只求刚刚好。

话不言尽,虑不过多,欲不过纵,便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01

话不言尽

《论语·公冶长》记载了一段对话: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意思是: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是不善言辩。

孔子回复道,“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是说伶牙俐齿,咄咄逼人经常会被人讨厌。

看过一个故事:

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去拜访王安石,当他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管家就将他带到书房用茶。

苏东坡发现书桌上放着半稿《咏菊》诗,他不禁暗笑:

老师一向下笔千言,而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老师已是江郎才尽。

读完“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两句诗后,苏东坡一时间内心澎湃,不吐不快,于是挥笔续写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便离开了。

王安石醒来之后,当他看到苏轼的字迹后,心下笑道:他既然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且让他去看看。

于是,王安石借故把苏东坡贬到黄州。

一年后,适逢重阳节,苏东坡邀好友一道赏菊,待看到菊花架下满地铺金时,惊得目瞪口呆,半响无语。

苏东坡认识到自己的肤浅,之后,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门向王安石道歉。

很多时侯,你以为自己见多识广,就随意评论他人,殊不知,你不过是略知一二。

话不说尽,是对未知保持敬畏,是对生活保持谦逊,说话留余地,是一种修养。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认为,君子行事要果断敏捷,而言语,则务必要谨慎小心。

所谓人情世故,一半都与说话有关,在话语中逞威风,最易惹出是非。

话不言尽,留三分不点透,才能给他人留颜面,给自己留后路。

02

虑不过多

作家檀金在《你就是想得太多》一书中写道:

“所有的不堪和烦恼,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担心和疑虑,全是自己的原因。”

网友

小雅吐槽了一件事:

小雅的朋友小钟,换新车,不想分期付款,希望小雅能借给她几万块钱。

小雅很纠结,她和小钟那么好的关系,不借,可能伤了友情,借的话,她自己又有买二套房的打算。

考虑再三,小雅跟小钟说,她只能表示一下,借不了太多。

朋友可能觉得借得不多,拿到钱,一没打欠条,二没说什么时候还。

过后,小雅很想问一下小钟,可是左想右想张不了嘴。

快要办二套房的手续了,小雅真想问问对方什么时候还钱,可还是开不了口。

一来怕对方会想,才借几天啊就要还?

二来怕对方觉得,你不是说家里钱不多吗,怎么立马就要买房了呢?

小雅为这事翻来覆去地想,整个人都魔怔了。

她说,她经常晚上做梦都是这件事情,一想起来,就像有团阴云笼罩着自己.

既责备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把钱借出去,又琢磨怎么开口要钱才不会得罪人。

很多时侯,我们的烦恼都来自于过多的想象,可追忆再多,也没有办法改变过去,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

纠结的时侯,最好的办法,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去对一件事做出果断的决定。

冯唐在《万物生长》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换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反复琢磨。

勤思固然能让人自省,让人明理,但过度考虑,只会让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

卸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和纠缠,挣脱心灵的羁绊,才能以洒脱的心态,向前奔赴。

03

欲不过纵

看到过一个故事:

在阿尔及尔地区有一种猴子,非常喜欢偷吃大米。

于是,当地农民根据猴子的特性,研发出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办法。

他们把一个葫芦型的瓶子挂在大树上,并在里面装满猴子最爱吃的大米。

这种瓶子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好能伸进去,但当它们抓满一把大米后,爪子就拿不出来了。

直到农民过来抓获它们的时候,它们还是蹲在原地,手里紧紧地抓着一把大米。

农民利用猴子贪婪的天性,一抓一个准。

很多时侯,我们就像那只无法挣脱欲望的猴子,求而不可得,得而不知足。

人若不懂得节制欲望,终将被欲望反噬。

《神曲》中有这样一句话:

“盲目的贪欲煽动着人们,到后来却永远使人们受着酷刑。”

生活中,有的人太过贪婪,有了还想再有,欲望无限膨胀,不曾有过真正的快乐。

有的人,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去追逐无止境的欲望,内心平静舒坦。

作家蔡澜先生分享过一次经历:

一次,他到西班牙旅游,在一座小岛上,碰见一位垂钓的老人。

小岛海产丰富,然而老人钓上来的都是些很小的鱼。

蔡澜不解地问老人家:“远处有更多更大的鱼,您为何坐在这里钓小鱼呢?”

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够一顿早餐就好了,多余的东西,再好我也不要。”

老人的一番话,让先生醍醐灌顶。

如果人们总是以有限的精力,去追逐无限的欲望,就此沉沦,最终会是一场悲剧。

人活一世,只有放下求而不得的欲念,才能活得坦然自在。

有句话说得好,纵欲是本能,节制是本事。

欲不过纵,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

04

《小窗幽记》里有句话: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

大意是:说话,处事,用情,留一份不尽之意,益处则无尽。

话不言尽,留三分不点透,给人留颜面,给己留后路;

虑不过多,抛去多余的担忧和疑虑,才会多一分淡定从容;

欲不过纵,不沉沦于欲望的追逐,人生路上才会多一分豁达。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人生,不求太满,才能圆满。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晚熟的人,磨炼过心智,积蓄了力量,反而会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拥有敢爱敢恨的真诚,豁达乐观的善良,从容不迫的心态,命运就永远不会落入颓境。

晚熟意味着更痴,更笨,也更慢,一时难免会落下风,最终却能赢了人生。

言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共收录了十二篇作品,其中的绝大多数创作于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被称为“后诺贝尔奖时期”的作品,也属于“破魔咒”之作。这些作品,以一个“讲故事的人”重新回归的角度,深入莫言“文学的故乡”,讲述了高密东北乡更加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了高密东北乡系列人物形象,形象展示了当代人生活的图景,深刻揭示了他们生存的困境和人生的要义,体现了莫言新的思考、新的创造和新的境界。

众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奖分量不小,莫言能够获得,足以说明实力。但实力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普通人大可以买他的作品来见证一下。但在我看来,莫言确切是个大师,比如说,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证。

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说,当中写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后的种种经历,比如说表弟的妒忌打击与迫害啦,在村里大肆传播他的谣言啦,莫言伤痛地接收这一切,却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如果感兴趣,点击商品卡,即可入手!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谈到莫言,大家都不陌生,他的作品《红高粱》帮助张艺谋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强”。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获诺奖的作家,弥补了多年来国内文坛的遗憾,也让全世界的读者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38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