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重阳节潮汕习俗你知道多少?
重阳节潮汕习俗你知道多少?
九月九重阳到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潮汕民间,只直接称它做“九月九”。
在潮汕,至迟到南宋初年,就有重阳登高宴集的风俗。潮阳东山方广洞侧,有一处纪游的摩崖石刻,文曰:泉南杨寿翁,福唐梁允成,玉牒赵安民,天台王商老,温陵吴信行、王文中,莆田刘仲宣,绍兴戊午重阳,同集于高明亭。新泉题。
摩崖处为高明亭旧址。这里石崖嵯峨,眺望山下,林野苍茫,远接溟海,正是登高的绝好去处。明代本地重阳登高的风气仍很热烈。文人们在这一天登高宴游,赋诗言志,作品被选入顺治《潮州府志》的,就有六首。这几首诗,绘出了一幅明代文人重阳节日风俗图。节日活动仍不外乎登高,重阳不负登高兴(郑良璧《九日东山新庙落成》),蹑屏登临逸兴生(郭廷序《九日登韩山》);饮酒,且携杯酒对流川(同上郑诗),遍插茱萸酩酊归(陈天资《九日游普陀岩》);插菊,只应共尽登,临兴,醉插菊花弄舞衣(贺一弘《九日壁墩和杜》)。
清代潮汕的重阳:节日风俗,各县志书的记载也基本相同。其中澄海、普宁两县志,讲述较为详细。《澄海县志》载:九日为重阳节。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犹古人遗俗也。谚云:九月重九,登高饮酒。是月竟放风筝。
《普宁县志》则说:重阳登高,各选胜地眺赏。文人墨客或携酒入山寺游玩为乐,小儿咸于高处竞放风筝。
与前代的重阳节日习俗相比,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等旧俗之外,清代又有竞放风筝的新时尚。
咱们潮汕人过重阳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有一些潮汕乡村也将重阳当成祭祖的节日,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重阳登高习俗,从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有关登高缘因,人们社撰了这样一个传说。
《续齐谐记》曰:东汉时汝南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告诫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有大灾。你可速回家,让家人皆准备一只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系于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可消灾免祸。桓景听罢,匆忙回家,遵从师傅所嘱,令全家登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猪、羊、牛均已暴死。费长房闻讯说: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祸。这传说虽属无稽之谈,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随着岁月流逝,重阳登高习俗中的迷信观念日益淡漠,而登高习俗被赋上新气息。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当此之时,邀请三四亲朋好友,欣然结伴出游,登高环望,极目天舒。那漫山红叶,金黄果实,各种风光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放风筝是潮汕群众性的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潮俗的重阳节放风筝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此时节,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最佳时期。
潮汕地区的风筝不似潍坊风筝有名,但放风筝之俗较为普遍。风筝多是小号的,削竹篾为架,糊上各种质量的白纸,再在自纸上画上各种图案。常见的有鲳鱼、章鱼、蝴蝶、蜻蜒等动物造型。
在潮汕农村,有不少人信命运,认为每逢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转运日”。因而此日有些人携带自己的风筝登高放飞,意谓“衰运”尽去,“好运”将来。人人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风筝顺利高飞并任其飘流,以偿心愿。不过有不少风筝在中途放飞时断线,故潮谚曰:“九月九,风筝断线满天走”。对断线飞来的风筝,人们忌捡,怕捡到别人的“衰运”。
在潮属地区,用“油麻团”作为祭品,也有一定的来历。因为“油麻团”的“团”,潮人读为“缘”,“团”正好与“缘”的读音相同,因而古时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阳节“结缘”的重要习俗,其意是结个良缘。是日,左邻右舍之间互相探访,互赠“油麻团”。这是潮人重礼仪,讲团结友爱的具体表现。
又因潮人对此节日的传说,与全国各地有所不同,主要的:一说是日是太阳公公生日;另一说是“九皇诞”。相传“九皇诞”是以纪念“九皇爷”来纪念汉族封建政权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隐语。故自古以来,潮人便有以“油麻团”和应时水果祭祀太阳公公或“九皇爷”,并有持素一天之俗。
“油麻团”是用白糖和油麻、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吃起来会有香甜酥脆之口感而令人垂涎,就是单纯的地豆(即花生)也很是惹人喜爱的,在民间便有“地豆香(读为蜂),嘴头热”之说法。但是,“油麻团”吃多了是易于“上火”,故平时很少见到有人做此买卖,只有到了重阳节的前几天,市面上才有出现做此买卖的摊档,饼食店也才摆出“油麻团”来。这是到了重阳节才能见到“油麻团”的缘故吧。
旧时潮剧班社的祭祀活动,有“食九皇斋”者。每年旧历九月初一至初九这九天,戏班必一律斋戒吃素。童伶们除在台上演戏不算,都散发披素衣。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食具器皿,便是违反禁忌,要被罚至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童伶们对这个斋戒日子倒是很欢迎,因为这时的斋菜比往常的饭菜更觉好吃;加上这期间不会挨打挨骂,心情顿觉舒畅。
这九天里,潮州城梨园公所里供设祭坛,祭拜九皇神和斗姥天尊。祭祀仪式很特异:用一个谷斗装满米,中插一根小木柱。木柱上置9个小环,每个小环吊着一盏豆油灯,日夜点燃不熄,还焚香,供花果,演戏……梨园公所里呈现一派热闹又庄严的气氛。
此礼俗当系来自古代的“九皇会”。清·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九月各道院立坛礼斗,名曰九皇会。自八月晦日斋戒,至重阳,为斗母诞辰,献供候戏,燃灯祭拜者甚胜。”
重阳节古称菊花节。古人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九月九日饮菊酒,人共黄花醉重阳”及“九月黄花插满头”等诗句。
古往今来,潮汕人家,世代相沿,“九九”重阳有赏菊、餐菊、饮菊、插菊等风俗。古医籍《神农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赞美菊花为“延寿客”,其功可知矣。
潮汕一些地方也有吃猪蹄的习俗,意在吃了猪蹄,脚力就会好,能跑得更快更远,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一定要吃。
重阳吃重阳糕。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粟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
潮汕生活()原创出品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