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台州十年有诗,有十友

发布时间:2018-5-15 15:15:47   点击数:
《台州十友十年诗选》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第号责任编辑:李民王柏松特约编辑:李明亮策划/设计:台州人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界,本名池天杰,台州黄岩人。年开始写作,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停笔,年恢复写作,以诗和评论为主。出版诗集《空间》《天命》《重生》三本,另著有诗歌评论集《穿过针眼》。年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杨笛野,笔名荒原,台州椒江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创作儿童文学、诗歌及绘本脚本。自年开始专注于童话创作,第一篇童话《过去时光的童装店》在《儿童文学》上发表后,就不断有作品散见于《意林》《少年文艺》《少年先锋报》《青年文摘》《小溪流》等,并编著有多本儿童读物。曹伶文,笔名离骚之痛,台州路桥人,生于年11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遗落的玫瑰》,获评诗刊社“年度金马车丛书优秀诗集”,有中短篇小说集《把猫关在兔笼里》、文集《百合心》出版。作品散见于《山花》《野草》《岁月》《百花园》《诗歌月刊》《东海》等。李明亮,安徽宣州人,现居台州路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年度签约作家,《东部》文学杂志执行主编。曾获《星星》诗刊全国首届农民工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台州市青年文学之星奖、台州市文化曙光奖等。诗集《裸睡的民工》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另著有报告文学集《和台州相遇》。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台州首家文化原创及编辑出版机构——台州人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杨继晖,笔名杨雄,年10月生,籍贯台州路桥,现居椒江。年触网写诗,年2月发起成立“诗飞社”,4月联合“北国草社”创建第三条道路文学网;年4月携甘肃李晓玲、内蒙古叶建宝创办纯诗评期刊《诗评人》,主编《格律体新诗专刊》《台湾专刊》《朱英诞专刊》《新诗鉴赏集》《中产阶级立场写作》《立:生于70年代》《孙跃东文选》等14期刊物(年4月终刊),填补了华文民刊在诗学批评领域的空白。年10月发起成立“台州十友”诗群,年7月在《诗歌月刊》组稿推出“浙江台州70后诗歌特辑”,参与中外华文诗歌联赛暨华文民间报刊联展活动,年参与17家论坛(民刊)“中国诗坛感恩之旅”暨十大影响力诗人评选活动。有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等刊物发表,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获台州市第二届“青年文学之星”提名、第二届地域诗歌奖评论奖,参加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浙江省首届民间诗刊主编论坛,出版诗集《形声》、评论集《印象》、散文集《转眼千年》。六月雪,本名林彩萍,台州路桥人。年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文学港》等刊物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复眼》《在路上》。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获首届池幼章文学奖诗歌奖。藏马,本名叶瑜,20世纪70年代中生于浙江台州。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诗探索》《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林》《诗江南》《中华日报》(台湾)等报刊,入选多种选集,获过奖。庄向峰,笔名:豁口斧子、火枪手等,年生,台州玉环县人氏,年开始诗歌创作,有作品散见于各级诗歌刊物。小荒,本名张翔,年8月生,浙江衢州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创作,年后基本歇笔,年再次回归。作品曾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入选甲申风暴21世纪中国诗歌大展,在《诗歌月刊》《星星》《诗刊》《诗选刊》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若干。戴可杰,生于年,台州临海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海市作协理事。年开始写诗,在《诗刊》《文学港》等刊物发表作品;年入读湖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创办左岸文学社,编有文学报《左岸一方》和诗集《左岸诗歌白皮书》;年入选浙江省作协“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出版诗集《戴可杰情诗集》,目前正在创作诗集《爱的日常方式》和《秘密村庄》。现闲居乡下,学佛修禅,晴耕雨读,采果熬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理淘宝店铺“老戴家的果园”。为老戴家第三十代古法养生膏方传承人、“江南老戴家”品牌创始人。“台州十友”诗群简介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台州,要提升地域诗歌影响力,需要付出多重努力,其中个体的自我生长与团体的汇聚精华同样重要。进入21世纪后,“台州十友”诗群顺势而起,自年10月23日,杨继晖在天涯社区发表《台州十友》一文,提出诗群概念、确定诗群成员名单,迄今已经10个年头。10年时间,可以旁观目睹各种流派的烟消云散,令人欣慰的,“十友”诗群稳健地从青涩走向成熟。台州十友在路桥老街“台州十友”诗群最显著的、或者说最宝贵的资源,是诗群的多数成员都有刊物编辑的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阅读视野、提高了鉴赏能力。年4月,李明亮在《开来报》推出“台州十诗人作品小辑”,戴可杰在《博洋·时尚》推出“台州十友”专栏。年7月,杨继晖在《东部文学》发表《小荒》《打开空间》《玫瑰,玫瑰》《植物在生长》等五篇文章,对诗群成员张翔、池天杰、戴可杰、林彩萍的诗歌做了点评。年4月,池天杰在《九龙诗刊》推出“台州十友”专栏;6月,曹伶文在《东部文学》推出“台州十友”专栏;10月,庄向峰在《玉环潮》推出“台州十友”专辑。年6月,杨继晖在《诗评人》第十期“新诗鉴赏集”中收录了徐敬亚、柯平、张延文对诗群成员池天杰、林彩萍、杨笛野的评论文章,并刊发了诗群成员简介及沙龙海报。年11月,李明亮在《东部》推出“台州十友”诗歌作品小辑。台州十友参加路桥诗歌朗诵会除了诗群成员相关的刊物,“台州十友”还适时在国内其他诗歌刊物上推出专辑。年7月,杨继晖在《诗歌月刊》推出“浙江台州70后诗歌特辑”,将诗群成员杨笛野、曹伶文、杨继晖、叶瑜、庄向峰、张翔的作品集体亮相,并发表了《走进一个部落——台州70后诗人综述》一文,对6位诗群成员的诗歌做了初步的概括。年4月,杨继晖在《当代诗人》刊物主持“台州十友作品展示”;年11月,池天杰在《绍兴诗刊》组稿,刊出“台州十友”作品小辑栏目;年1月,叶瑜、杨继晖为《天津诗人》组稿,刊出9位诗群成员作品;4月,池天杰、杨继晖在《长江诗歌》特别推出“浙江‘台州十友’诗选”。年3月,天界为《台州晚报》组稿,整版推出“‘台州十友’短诗春天号”;年5月,李明亮为《群岛》杂志组稿,推出“台州十友”诗群作品小辑;年6月,由李明亮担任特约编辑的《台州十友十年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台州十友首次诗歌沙龙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一个诗歌社团,除了网络交流和刊物发表,必须还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来展现活力和魅力。年8月5日下午,“台州十友”诗群在台州路桥老街九号举办了首次诗歌沙龙。诗群成员以及徐怀生、筏子等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是我们第一次活动,很稚嫩,内容、策划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到年2月,诗群在温岭音乐俱乐部举办第二次诗歌沙龙暨杨笛野作品朗诵会,由池天杰、叶瑜主持,台州当地30多位诗人齐聚,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丰满起来。台州十友第三次诗歌沙龙年6月,诗群在椒江海门老街举办第三次诗歌沙龙,对打工诗歌、汶川地震、写作道德做了探讨,由杨继晖主持。7月,诗群在路桥南官人文大讲堂举办第四次诗歌沙龙,对台湾诗人痖弦的作品做了探讨,由叶瑜主持。这2次沙龙,在观点的碰撞和交流上,取得长足进步。8月,温岭人网、路桥图书馆、Mr.cai乐队、“台州十友”诗群联合举办旅法青年画家卜语(张丽华)女士作品展。9月,“台州十友”第五次文学沙龙在椒江老街举行,来自杭州、台州、宁波的文友们从纯粹的文人、个性化写作、周氏兄弟的异同点、“人的文学”的优缺点、京派文学的积极意义、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之间的内在联系、周作人小品文的具体表现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除诗群成员外,参加本次沙龙的人员还有胡人、江离、任轩、道通、葛卫丹等10余人。精心准备的会场布置和观点争论,让这次活动成为诗群迄今为止最具内涵的一次沙龙。《浙江文坛》年卷(浙江省作家协会编),诗评家柯平在《现实中的诗歌,诗歌中的现实——年浙江诗歌创作年度评述》中,对“台州十友”民间诗歌社团的成员及活动情况做了介绍。年3月6日,惊蛰诗话——“让我们在春天读诗”活动暨“台州十友”诗群作品分享会在温岭千禧阳光文化创意园举行,活动分别由慕毅飞和江一郎主持。黄祥云、章正杰、周晗、林海蓓、李建军、蔡启发、陈剑冰、卓铁锋、葛卫丹、曹必胜、江波等文朋诗友济济一堂。台州十友第四次诗歌沙龙经过10年的发展,“台州十友”诗群的影响力已逐步扩散至浙江全省,基本形成了“北有杭州野外、南有台州十友”的诗群格局。由于杭州和台州两座城市在地理位置、发展定位、综合实力上的根本差异,相对于杭州“野外”来说,台州“十友”在辐射面、扩散层以及探索的深度上都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本土性、归属感以及融合程度上,则是“十友”诗群稍稍占优。惊蛰诗话——“让我们在春天读诗”暨“台州十友”诗群作品分享会应该说,“台州十友”是极其幸运的,21世纪初期的网络诗潮和民刊诗潮,都让我们碰上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诗与诗之间的交流显得如此容易和方便。我们没有承受动乱的耻辱和灾难,没有必须与时代高度和谐的生存压力,不需要朦胧的晦涩、寻根的苦思,也不需要刻意地非崇高、非文化、非修辞,我们更不需要借助诗歌运动来推销自己的创作观,诗歌写作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随心所欲、随遇而安,写作和交流,都已经成为生活中的愉悦。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有它的内部坚韧和外部感应,譬如新诗,自新诗社年编印《新诗集》以来,短短的95年里,就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随着近几年里“台州十友”诗群成员沉潜下来、安心体验,通过个人创作水平的提升,推动实现诗群整体实力的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正以崭新的规划,再次启程,前方所有行经的事物都将与我们共享存在的状态,丰富多姿,瞬间恒远。(文/十友诗群)让寂静生长文/柯平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这是一个寂静的时代。这是一个诱惑的时代,这是一个安分的时代。这是一个放浪的时代,这是一个儒雅的时代。这是一个苍白的时代,这是一个多彩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这样一些人,你可以说他们生活在浙南台州,你也可以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梦想里。有壮有少,有男有女,有富有穷,却爱诗如命,一心向善。手里拿个新款手机,人却像在古代,读书结社,纵酒放饮,依稀复社或南社遗风。这些人用了十年时间,走自己的路,读自己的书,吃自己的饭,做自己的事,最重要的是还说了一些自己想说的话,写了一些自己想写的文字。是的,这些人都是诗人,而且是相当合格的诗人,但也只是别人眼里的印象而已,他们自己或许并不这么认为,只是喜欢写作,有话要说,不说难受。正好印证金圣叹说过的一句狂言,叫做“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十年时间一晃过去了,有一天,这些人在例常雅聚中,谈着谈着,突然心血来潮,想知道自己这十年究竟是怎么过来的,于是他们就回家去把各自的作品找出来,放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这本诗集。他们平时都是很谦虚很低调的人,现在要出书了,自然就更谦虚更低调了。不会像唐人贾岛那样公开给自己做广告,号称十年磨一剑。也不会像清人曹雪芹那样暗地里给自己做广告,说十年辛苦不寻常。他们只是说,怕时间一长找不到了。或者说,碰巧兜里有钱,赶个时髦,玩玩而已,没有别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叫天界的,好像是其中的领头,参加过青春诗会,是见过大场面的人。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发现自己十年来说出的最有意思的话,就是“慢是前奏,而静是开始。”有个叫杨笛野的,连家里人可能都不知道他会写诗,却写出了“她举止得体,小脚轻轻踩过阁楼,踩过铮铮的琴声,惊起一池锦鲤的颜色”这样让技术好的人读了也感觉鸭梨很大的句子。有个叫曹伶文的,听名字像京剧名角,让人不由有些神往。但要欣赏他的台风和演技恐怕有难度,因为他说了:“我是一个为自己演出的戏子。”又说:“我的身子不住地颤抖,只因为演出过于真情。”有个叫李明亮的,打出的名片是民工,长得却像绅士,包括做事风度也是。家乡和母亲是他生活的重心,就是不做梦也能时常回去,“看见泥墙外有个打着手电的黑影,我知道,那不是别人,只会是我的母亲。”有个叫杨继晖的,笔名杨雄,是名气很大的《诗评人》的主编。写诗十年,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无法同时奔走两条线路”,二是“必须学会保持某种敬畏”。有个叫六月雪的,应该是女的,作品却柔中有刚,优雅得体。而且已经学会艾略特说的跟自己说话的本领:“原谅我庸脂俗粉的头颅/透过商业市侩的舵手/继续对黑暗里的闪烁/抱着如何的隐蔽的渴求?”有个叫藏马的,不光写诗,还是个大玩家,他玩过的东西,好多连袁中郎都不会玩。诗风却有相近之处,性情得很。有一次甚至还在父亲的工厂里玩了一把,结果发现“偌大的车间也并不比田亩狭窄。你想象着它们,就是词语的另一类组合,从我父亲的父亲开始,就已经在脑海中扎根。”有个叫庄向峰的,笔名叫豁口斧子和火枪手,诗里有点杀气也属正常。他笔下的出殡场面是这样的:秒针的露珠加重了木棺/叫不出声的光线,和青色的草/唢呐燃起嘹亮的火焰/哦,那些梦/一群鸽子又一下子飞远了。有个叫小荒的,别看名字中有个小字,也早已是做父亲的人了。诗人陆幸生当年说:“父亲,这是一个要弯下腰去才能扛起来的字眼。”感动了无数人。可现在已没人这样写诗了,小荒是网络出名的,自然更不会这样写,因此他叮嘱儿子的话是:“这样一个庸人、酒徒,生活的懦夫/他是你的父亲/——要以他为羞,为耻,为教材的反面/保持你的坏脾气。”有个叫戴可杰的,是其中真正的小弟弟,不过诗风挺大气的,质地也好。这跟他是江南老戴家第三十代古法养生膏方传承人可能有点关系。不过眼下赚钱好像还不多,他在夏夜望着自己熟睡中的恋人:“冷汗溢出来,在你的皮肤上风干/那些看不见的咸味的白色晶体/就像我还买不起的那枚婚戒上的钻石”。他们的好诗,自然还有许多,这里不过随手引来罢了。十年来,他们虽说重性情,讲质量,写得克制,写得精练,反对像陆游那样每天都要写一两首,但也不会像潘邠老那样一生只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七个字。他们还说了许多别的,而且都是说得很有意思的,因为没意思的已被他们选下来扔掉了。总而言之,这十年中,他们该说的都已说了,该写的也都已写了,该留下的也都已留下了。“回思十年事,无愧箧中笔。”这是苏东坡的评价,不是我的。而现在难得有机会把它们都放在一起,你如果有兴趣,有空闲,就放下手机,翻开下一页,自己慢慢看吧,我这个已不写诗的人也不好意思再扯下去了。(作者系诗歌评论家、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台州十友十年诗选》新书首发式及相关活动拟在近期举行,敬请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82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