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过一次重阳你就赚到了

发布时间:2019-2-17 17:34:16   点击数:
                    

重阳是在过什么?

重阳节,早在战国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间,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一个传统佳节。

根据《周易》的理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阳数相重的日子,这才有了“重阳节”的名称由来,也称“重九节”。

      

(一)祭祖节

重阳节几乎是处在年尾时段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阳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重阳节的第一个节日主题,就是“祭祖节”,这是一个游子风尘归来、全族祭奠先人的节日。

因此王维有这样的一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宗族亲人都在故乡从事着重阳节的风俗活动,唯有王维一人独在异乡、独自寂寥,他才分外怀念故土乡亲,怀念手足兄弟。

(二)登高节

这首诗中,同时还提及到了重阳节的第二个节日主题,就是“登高节”。

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

关于登高,卢照邻也有一首: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九重阳登山远眺,望穿秋水归乡不得,只好独在他乡饮一杯菊花酒,天空划过秋雁悲鸣,似在啼唱两地不能同聚的伤怀。

(三)敬老节

杜甫也有一首《登高》诗,虽没明说是重阳登山,但的确是秋末登台,他写尽了一种寥落老态的悲哀: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果不是行至暮年,而是活力无限、前途大好的中青年群体,确实很难了解沧杜甫诗里所写的那样,多病缠身,霜鬓苦颜,落叶声哀,登台步迟。

所以,重阳节的第三个主题意义就凸显了出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重阳的“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祷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重阳,这个仿佛黄昏色调、染尽秋意菊香的节日,是祭祖节、也是登高节、还是菊花节、更是敬老节。

处在一年秋尽、行至岁末的重阳,如同经过一天运转、行至暮时的夕阳,提醒着人们去关爱、去感谢、去敬重,那些经历一生奉献、行至晚年的老者。最后,就让我们在最为达观的一首重阳词里,收尾重阳: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网络编辑:团委信息中心

文字来源:子曰师说









































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93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