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重阳节似乎被慢慢淡忘,更甚有人调侃说:没有节假日的传统节日都是在耍流氓。小编抗议:虽然没有假期,但重阳节也是一个苗红根正的中国传统节日哦~其中推崇的祭祖、敬老和孝亲,是对一个最最普世道理的传达:感恩精神。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那么历史上的文人骚客们,在重阳节都经历了些什么呢?孟嘉落帽孟嘉,字万年,是晋代名士,少有才名。晋朝永和年间,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甚得桓温的器重。一年重阳佳节,桓温在龙山大宴属下的僚佐,吟赋诗。此日所有僚佐都是戎装赴会,把酒言欢。正当大家诗兴大发之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孟嘉的官帽吹落,他竟然没有发觉,还在那里与人高谈阔论,这是一件有伤大雅之事。桓温见到这个情形,便暗示其他人不要提醒孟嘉,想看他如何善后。不久,孟嘉去如厕,桓温命人取帽放回他的坐处,又命文士孙盛写一篇文章嘲笑他。孟嘉回来看见官帽和孙盛的文章,马上乘兴作文以答,由于他文词俊美,受到众人的赞赏,桓温也没有怪责他。后人便把“孟嘉落帽”作为一个重阳节的典故,还有人将重阳节称为“授衣之节,落帽之辰”。宋人辛弃疾词有云:“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陶潜赏菊,白衣送酒无独有偶,不仅是孟嘉,其外孙——晋朝大诗人陶潜也曾在重阳节留下佳话。陶潜,字渊明,平生嗜酒,但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有一年九月九日,陶潜在家赏菊吟诗,一时酒瘾发作,遍寻家中并无存酒。正在徬徨之际,陶潜忽然看见一个白衣使者载酒前来,一问才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原来是朝廷征召陶潜为著作郎,他不愿意去就职,王弘想结识这位名士,曾多次给他送酒,这一次真是雪中送炭,陶潜立即开怀畅饮,提笔赋诗。“陶潜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成为一时佳话,为后世文人所吟。李白《九日登山》诗曰:“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王勃作《滕王阁序》上元二年(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宴会尽欢而散,王勃也一举成名。潘大临---半联诗宋代黄州潘大临善于写诗,苏东坡、黄山谷等对他非常赏识。一日,谢无逸写信问他有无新作,潘大临回信答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闻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谢无逸得到潘大临寄来的这半联诗句,便为他续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其大意讲述的是北宋诗人潘大临,家里非常穷。一年秋天,重阳节就要到了,他在书房想做一首题为重阳的诗。忽然,窗外下起了雨。他随口吟出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而他的好友谢无逸便接下此半联诗句,替他的“好基友”潘大临完成了这首《题壁》,得友如此,夫复何求。重阳节的故事还有很多,也在我们身边,就比如:有的人在登高望远,而有的人,在登高压线。与此同时,我们的温电青年,也终于第一批到达“战场”。作为新进员工,这些朝气蓬勃的俊男靓女们将代表温电的新气象,首批进入山东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别人家的重阳节老少欢聚,其乐融融,而他们却是阔别家人,漂泊异乡。宝宝们不哭,你们的委屈党和组织都知道了,温电是你们永远的后盾,也是你们永远的家。有家的地方,便是重阳。写到此处,小编也是老泪纵横,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不禁文采飞扬,想要题诗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求学处,劳把《安规》记心间!好诗好诗!(此处应有掌声)末了......小编和大家许个愿!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也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游子归巢。供稿及编排单位:瑞安公司团委(黄晓波,周述庆,钱豪伟)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cyqy/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