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每天认识一座城四洛阳

发布时间:2018-5-15 15:15:47   点击数: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洛阳有着多年文明史、年的建城史和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古称: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等。

定都朝代: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战国时韩国、王世充建立的郑、中华民国均曾以洛阳为都城。东晋、南朝宋、后赵、东魏、北齐、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均曾以洛阳为陪都。

地势: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支流之一。相传洛河里生活着洛神,名为宓妃,伏羲(宓羲)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于洛水溺死,而成为洛水之神,故称洛神;洛河与黄河汇合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中游有传说是大禹治水导洛处,同时有全国唯一的大禹手书真迹的所写“洛”字。沿“导洛处”向下,河水走势完附合“水”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可能是水字造形的来源;洛河水出山到洛宁县后,有“仓颉造字”的造字台遗迹;有“洛出书,河出图”的“洛出书处”。

河图洛书:河图是传说中伏羲通过黄河中浮出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图象,是为“洛书”。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动物种,植物种,森林覆盖率9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其中玉皇顶海拔米,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白云山主要景区有:白云峰、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和白云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侯(张良)祠、芦花谷五大休闲区。白云山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被誉为“人间仙境”、“中原名山”。

邙山: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邙山海拔米左右,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两魏宇文泰和高欢曾于邙山大战,后北齐与北周邙山之战,兰陵王高长恭一战扬名。最高峰为翠云峰,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宫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下清宫等古建筑。伯夷、叔齐隐居的首阳山即在邙山之中。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汉献帝陵、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王铎等历代名人之墓。

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它位于邙山脚下,黄河岸边,呈“枕河蹬山”之势,一反帝王选陵常规,为年封建历史之殊例,寓意何属,至今未解。光武殿前大道二侧原有古柏二十八棵,相传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化身。陵冢前的巨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年),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十个大字。

汉魏故城:中国公元1至6世纪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王朝的都城。位于今洛阳市城东偃师、孟津相邻处的伊洛平原中心地区,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前后延续使用近年。北宋时期,文学家司马光路过汉魏故城时,面对对这座城市悠远、辉煌的历史曾经发出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概叹。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都城的核心区域所在,前后沿用年之久。隋唐洛阳城分为外郭城、皇城、宫城、含嘉仓城、圆璧城、曜仪城、东城和上阳宫,共开八门。隋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围宫城,“以象北辰藩卫”,南北轴线高大建筑均冠一“天”字,整个轴线可谓一字天。尤其经过武则天对洛阳城的营建之后,改变了洛阳紫微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的“七天建筑”最为知名。

七天建筑:七天”建筑是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七个天字建筑,分别对应天上的七个星座,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天阙星座)、天街(天街星座)、天门(天门星座)、天津(天津星座)、天枢(天枢星)、天宫(心宿星座)、天堂(天柱星座)。“七天”建筑群南北纵贯隋唐东都洛阳城中,一幅以“紫微垣”为中心的天上三垣呈现在人间,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建筑群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

明堂、天堂:明堂建在台基上,方尺(88米),高尺(86米),三层。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由武则天命薛怀义所建,后薛怀义失宠,怒而火烧天堂。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今存有窟龛个,碑刻题记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天子驾六:天子驾六是我们古代的礼制的一种行为。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洛阳市考古发现的“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车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势宏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东周瑰宝,举世无双!洛阳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车马坑,才是周礼的真正体现,它不仅印证了古之天子驾六马的乘舆制度,也成为东周王城陵区的坐标。

白马寺: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为中国第一古刹,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牡丹:相传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杜康仙庄:中国秫酒的发源地,中国酒文化的摇篮,酒祖杜康在此创造了秫酒,开创了酿酒之先河。据传公元前年,周平王因半壁江山被西戎蛮主侵占,不思饮食,卧床不起,于是便引招天下名医诊治,杜康后人献上美酒,平王食后振神增食,龙大悦,遂封杜康酒为“贡酒”,杜康村为“杜康仙庄”。杜康遂被后人尊为“酒圣”。相传曹操曾来此处,饮下杜康酒后,写下名垂千古的迎宾曲《短歌行》。

关林: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公元年冬,孙权偷袭荆州,关羽退走麦城,大义归天。年春正月,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于曹操,曹操敬慕关羽为人,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并建庙祭祀,即今关林迄今已有余年。明万历二十年(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关林庙,扩建成占地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万历三十三(年)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关林正门君”,关羽始封“圣”。

洛阳八景

龙门山色: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马寺钟声: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

金谷春晴:西晋权臣石崇在洛阳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异石于园中,名“金谷园”,为洛阳名园。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

洛浦秋风: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早在三国时,曹植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洛神赋》。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曾徘徊洛滨,不忍离去。唐高宗时,上官仪循着河堤,缓辔咏诗。白居易诗赞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天津晓月:初建于隋大业三年,原是一座浮桥,是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钟声。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著名景观。唐诗人刘希夷有诗“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平泉朝游:平泉庄遗址。本是唐朝宰相李德裕别墅,规模宏大,方圆10里。内筑亭台楼榭余处,遍植奇花异草,广集珍木怪石。有鸣皋山、瀑泉亭、双碧潭、垂钓台、丛竹幽径、醒酒石等景点。每当旭日东升,整个山庄披上了金色霞衣,悠扬的牧童笛声在空中回荡,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邙山晚眺:邙山峰峦起伏,风光绮丽,它的最高峰翠云峰树木葱茏,苍翠如云。唐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傍晚时分,暮色苍茫,华灯初上,云烟缥缈。人们站在峰顶远望,但见周围群峦起伏,山川秀美,城郭巍峨,宫殿宏丽,顿觉心旷神怡。

铜驼暮雨:城东关外的中通巷,魏晋时叫铜驼大街,唐宋之时叫铜驼陌,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称铜驼巷。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楼瓦屋,红绿相间,每当阳春时节,桃花点点,蝴蝶翩翩,莺鸣烟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别有洞天,不亚于石崇的金谷园。隋唐时代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炊烟袅袅上升,犹如蒙蒙烟雨,纷纷扬扬,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铜驼暮雨”的由来。“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秦少游这句词中即提到了金谷园和铜驼陌。

美图欣赏

与爱好相同的人一起玩耍!

这里,可以畅享古风美;

这里,可以学习交流传统文化;

这里,可以物品转让,雅集组织;

这里,还将有众多名家前来讲座……

你还在等什么?

洛阳及其周边的小伙伴快来扫码加群!

另,招募群管理员,

有意向可加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qy/82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