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食俗 >> 敬老孝亲重阳节里需要知道的几个少为人
重阳节是老人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老孝亲是很重要的内容。对老人最应该做的首推孝。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说到孝,您知道的事情或者听说过的有很多:
比如——
人民日报今年曾经用多半个版面介绍和运城德孝文化研讨有关的内容……
这个会议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在著名的24孝中,第一孝就是耕于历山、定都蒲坂的舜……
您还知道介子推也是一大孝子……
您好知道孝义地名的由来是见诸史籍的——唐贞观元年(公元年),因邑人郑兴割股奉母“孝行闻于朝”,唐太宗李世民敕赐改永安县为孝义!比另一座因孝得名的城市“孝感”早了将近年!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古代帝王中,谥号孝的两位著名皇帝都与山西密切关联!
巧合的是他们都是孝文帝!
前一位孝文帝就是西汉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他少年封于代州——今天太原周边地区,贵为皇帝但侍奉母亲“亲尝汤药”就是常人也难以相比,“孝文化”也成为贯穿汉朝的主题词、关键词!当然顺便普及一下——文帝景帝都算太原人……
这一位孝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算咱大同人吧。古书上记载:“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显祖曾患痈,帝亲自吮脓。五岁受禅,悲泣不能自胜。显祖问帝,帝曰:‘代亲之感,内切于心。’”和孝老敬亲相比,他更了不起的作为是他主政期间,北魏通过了一条特殊的法律:“存留养亲”制度——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
。简单说,这条法律规定: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死罪非十恶,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照顾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
事实上,整个北魏时期特别是孝文帝改革时期,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史无前例,很多典章制度直接影响到了盛唐。这条存留养亲制度也被后世历代王朝沿袭……
最后再讲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故事:先看一组图
这个叫真泽宫,位于壶关县
陵川西溪二仙庙
陵川南神头二仙庙
陵川小会岭二仙庙
高平西李村二仙宫
高平中坪村二仙宫
泽州南村二仙庙
还有一些找不到合适的图片,就不再列举了。
这些建筑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年代包括宋辽金元,另一个特点是供奉的主人是两位成仙的孝女,故事的版本大致相同:
传说中的“二仙”是晋朝人,出生在陵川,后随父母迁居于壶关紫团山下的小山村。“二仙”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姊妹,由于母亲早逝,继母李氏对年幼的一对女儿视作眼中钉。面对继母的种种刁难,二女却从不违背其愿,尽心去完成所交之事。侍母的孝心,令天神动容,二女随之飘然成仙。二女成仙后,对百姓的疾苦有求必应,老百姓感恩戴德,便到处修庙立像奉祀。
这个故事和奉祀的庙宇在晋东南地区分布广泛,说明孝道文化在山西各处都有传承和光大。今天是重阳节,希望这些故事能被更多的人了解,也希望有关的文物古迹能有更多的人前去游览观光!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鸣谢!
推荐阅读:
国庆回家,这两个好消息一定要告诉老人!
阅读原文是——我省老年人权益保障年起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