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高中语文课本寻宝之旅杜甫登高,帮你作

发布时间:2024/1/23 17:09:03   点击数: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zgbdf.net/m/

“悲秋”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结,但杜甫的“悲秋”不同凡响。一曲《登高》被世人推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传领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看它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当时杜甫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使他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登高之所见: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纷纷扬扬,萧萧而下;滚滚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在极其萧瑟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而“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加快了飘落的速度。由此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和尾联“艰难苦很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把作者的羁旅之愁、人生之困、潦倒之苦、故乡之思、国难之忧都表达了出来。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常年在外漂泊、由于无辜遭受朝廷打击、迫害、疏远,一直流落偏僻山野,加之战乱不断,他亲朋离散、穷困潦倒。写这首诗时已56岁,到了垂暮之年,诗人年老多病,连最爱的酒也不能喝了,眼见时日无多,可是功业未成,依然壮志未酬,客居于夔州异乡的诗人恰逢重阳佳节,这本是家人同步登台祈求幸福的日子,可是诗人只能在离家万里的他乡,合着瑟瑟秋风,独自登台祈福,这多重的愁绪附加一“独”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读完这首诗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个颤巍巍地站立在深秋季节里,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常年漂泊的老者形象。他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他感慨生活漂泊,嗟叹老弱多病,但依然热爱生命、忧国忧民,如此博大胸襟确实让人叹服!

所以本文相关内容就可用在“忧国忧民”“大爱不言”“悲秋”“家国梦”“追求理想”“面对挫折”等话题之上。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探索下一课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ss/137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