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食俗 >> 重阳节金菊盛发秋意浓,九九重阳念亲恩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敬老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节日含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传统习俗吃重阳糕吃重阳糕:重阳糕有“花糕”、“菊糕”和“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饮菊花酒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登高旅游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桓景登山避灾”的民间传说。
敬老孝亲自古以来,由家及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在年将每年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年12月28日,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如丹,思念更浓,在最深的秋日里,思念浓如酒。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俗语云: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但是我们可以厚养双亲,而不是在他们百年之后,追悔莫及。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是教我们勿忘父母恩情重。在我们的时代,多数父母并不缺乏基本的物质保障,更多的时候,父母需要的是情感价值的回馈。多陪陪父母,让他们知道,即使你们可能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并不影响彼此之间的最真挚的爱,若风雨来袭,你会一直坚定陪在他们身边,不离不弃!
秋深了,记得提醒父母添衣,如果可以,一同重阳登高,共赏秋高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