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8 8:43:54 点击数: 次
曾几何时,慢慢的,我们感觉父母不愿出远门了,不喜欢吃的东西越来越多,白天开始打盹了,频繁的上厕所了,……或许不愿出门,只是因为腿疼;或许不喜欢吃,只是因为咬不动了;或许经常打盹,是因为晚上经常失眠;或许频繁上厕所是因为尿路感染……或许,这样的改变背后隐藏着连父母也容易忽视的疾病信号。作为父母年老后最后的依靠,关爱父母,请从呵护健康开始!!在此,由曲阳街道牵头组织,医院协作参与的“九九重阳节情暖老人心”大型义诊活动在10月9日重阳节当天举办,届时,我院将有多个特色学科与老年朋友们进行现场咨询,开展一对一的医疗咨询服务。曲阳街道大型义诊咨询活动10月9日周日9:00-11:00曲阳公园(中山北一路号)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1登高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2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5放纸鹞放纸鹞是民间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医院n维护健康关爱生命长按
根治白癜风怎样控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cyss/26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