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明日重阳节,十跪父母恩

发布时间:2017-4-2 2:03:04   点击数:
导语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十跪父母恩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我们人生每个阶段都饱含着父母养育我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滴心血。一年一度重阳节即将到来,我们借《十跪父母恩》向天下的父母表达子女道不完的感激和爱。

|一跪|

十月怀胎娘遭难,一朝落地娘心宽;

赤身无有一根线,问爹问娘要吃穿;

夜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二跪|

倘若有病请医看,情愿替孩把病担;

东拜菩萨西拜仙,焚香抽签求仙丹;

孩儿病情得好转,父母方才展笑颜。

|三跪|

学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与水边边;

时时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牵;

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

|四跪|

八岁九岁送学堂,望儿发奋赛圣贤;

衣袜鞋帽都办全,冬穿棉来夏穿单;

先生打儿娘心酸,拂袖掩面泪擦干。

|五跪|

父母真情比海深,为孩花钱不心疼;

早起晚睡赚钞票,自己不舍花分文;

莫让孩儿差别人,恨把黄土变金银。

|六跪|

儿女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孩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孩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东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

养儿养女一样看,十七八岁结姻缘;

烧香问神求灵签,力出尽来汗流干;

花钱多少难算尽,为了儿女把账欠。

|八跪|

成家立业儿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断;

千辛万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万;

如若生儿娘不管,儿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

父母心系儿女身,操心操到病满身;

满头青丝变白发,脸起皱纹肢变形;

儿女回家笑常在,嘘寒问暖忙炒菜。

|十跪|

父母年老得病患,谁请医来药谁煎;

二老能活几多年,儿女团圆有几天;

父母百年闭了眼,只盼儿女在身边。

重阳节六大习俗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自古相传,重阳时有放风筝的习俗。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放风筝呢?据史料中记载与古诗的描述,北方人放风筝多集中在清明时节,而南方人则多集中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时,福州也因此一直保留着重阳时一定要登高放风筝的民俗活动。为何南北方差异如此之大?为什么南方人多在重阳时放风筝?这是因为放风筝因其对气候风力的要求,本身就带着强烈的节令性有关。

5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6饮菊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白癫风
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ss/57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