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食俗 >> 每个孩子,都要学过重阳节,敬老,爱就大声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那么这个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呢?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赏菊、饮菊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插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有“解除凶秽,以招吉祥”之意!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九九重阳节,正邦素质教育祝大家重阳节快乐!祝天下老人们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正邦夏县校区校址:夏县解放北路(老电影院十字路口北50米)
来正邦,学得“”!
更多讯息请白殿疯的原因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ss/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