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乡村情怀遇见燕儿谷

发布时间:2021-3-16 16:38:46   点击数:

作者简介:

陈春生,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罗田论坛贵宾版主,掌上罗田网贵宾版主。热爱家乡的山水,热衷于推介家乡的山水。

从罗田县城往南走,穿过古老的小镇骆驼坳,大约几百米左拐,就进入燕儿谷了。燕儿谷的山坡上,立着一块褐色的巨石,石头中央镌刻着“遇见”二字。到燕儿谷旅游的人们,认识不认识的,都喜欢站在这块石头后,以梅花、松林和远山为背景,拍一张关于“遇见”的照片。

“遇见”一词,看似平常却韵味悠远。人生的许多故事,或精彩纷呈或单调乏味,追溯起来,故事往往是从“遇见”开始。

我遇见燕儿谷那一刻,有一种强烈的精神返乡之感。这儿不就是我的梦里老家么?碧蓝的天空下,将军寨有如华盖,端庄地俯瞰着燕儿谷的小溪和田野,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掩映在楠竹和香樟树中,一个人工湖,水清如碧,山风吹过,波纹粼粼。村部文化舞台上,一群大嫂正兴致勃勃地跳着广场舞。竹林边,大皂荚树下,几位老人轻声细语的聊天,偶尔有孩子的嬉闹声,村子安静、祥和。村后不远的山岗上,一座徽派格调的养老院,白墙、黑瓦,简洁而素雅,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感。

行走在燕儿谷溪边和山间小路,登临后山的观景台,眺望郁郁葱葱的远山以及鲜花盛开的田野,呼吸着带有香甜泥土味的空气,神清气爽。我在想,是谁把这个山里并不为人知的地方,建设得如此有特色?这里既保留了传统乡村的古朴,又有现代都市绿化园林的韵味。房舍、苗圃甚至围栏都可以看出设计者的匠心,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不是两种元素时空错位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传统乡村生活品质和文化品质的提升。依托乡村传统,尊重乡村自然风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就是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吗?这一切不正是未来新农村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么?

在燕儿谷村部办公室,我见到了燕儿谷生态农庄董事长徐志新,他刚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回来。依据事前的约定,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尽管不断有人给他汇报工作,但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这次采访。

志新今年46岁,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谷主”。他稳健、成熟。花白的头发,看上去与实际年龄不太相称。

志新的名片上有几个职务:北京地平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这身份表明,志新首先是一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他丰富的法务实践经验,得到了中国顶尖级大学法学院的认可,使他有资格担任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指导教师,而顶尖大学导师的角色,又助推他的事业进入更高层次,他可以从知名学府里,培养和挑选最优秀的人才,组成朝气蓬勃的律师团队。一个从小县城起步的法律人,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跻身京城知名律师行列,志新的人生奋斗经历本身就是精彩纷呈的励志故事。走到今天,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只有志新自己知道。

不过,我对志新在故乡的身份更感兴趣: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塆村第一书记、罗田县人大代表。如果说京城律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学府的联合导师,确证志新是律师界的佼佼者,那么,山村第一书记的职务,则是他在外打拼成功后,不忘初心,反哺家乡的见证。志新正当生命的盛年,收入丰厚,受人敬重,他完全可以选择更轻松惬意的个人生活。但不惑之年的志新却做出了一个决定:回故乡去,回到乡亲们中去,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投到故乡去。他想为改变家乡、建设家乡做点什么。我以为,志新的这个决定,让他的人生得到了升华,他由一名个人事业的奋斗者,变成了一位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人,当志新将自己的才智、财力奉献出来,将自己后半生的命运和故乡的父老乡亲联系在一起时,意味着他超越了小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大爱的人,志新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赞赏。当然,志新也有一点小小的私心,他渴望在喧嚣浮躁的都市生活之外,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在故乡过上散淡而恬静的田园生活。闲暇时能修篱种菊。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新依然有着文学青年的潇洒和浪漫。

志新作出今天的选择,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与他的成长经历、人生态度密切相关。谈到自己的童年、求学以及在故乡的工作经历,志新总是满怀深情地谈到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给予他帮助和影响的那些普通的故乡人,他满怀尊敬地提到他们的名字,用作风正派、勤勉敬业、关爱他人、敢于担当评价他们,我想恰恰是故乡这些不为人知的普通人,深刻影响了志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了志新不断超越自我、奋然前行的动力,也是他今天反哺故乡的情感源泉。

志新祖居古庙河(今匡河镇)竹林坳,祖上出过举人。20世纪60年代因为修白莲河水库举家迁到了燕窝塆。志新出生于此。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并不会引起太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113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