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节敬老爱老

发布时间:2021-8-4 12:45:19   点击数:
重阳节来历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1节日简介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重阳节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2节日起源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3神话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4民俗活动登高、旅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赏菊、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5重阳节里的美食

重阳节里的庆祝活动非常多,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等。除此之外,重阳节里的各色美食也为节日增添了一抹浓郁的生活色彩。

从汉朝开始,重阳节就有吃糕饼的习俗。入秋之后的重阳节,原本就有庆祝丰收、喜尝新粮的意味。重阳节的糕饼有许多品种——菊花糕、重阳糕、麻葛糕、枣糕、栗糕、糍糕、花糕、鹿糕等。浙江永嘉、平阳一带是将粉糕揉捏制作成人物、花卉之类的玩具,馈赠给孩子,名字叫“登糕”。最考究的重阳糕是要做成九层,像一座宝塔,层层堆积,最顶层要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另外,还有人在重阳糕上插上一只小红旗,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

重阳节这天,各地都有饮用菊花酒的习俗。有趣的是,此时所饮用的菊花酒,恰是头年的重阳节酿制、专门供第二年重阳节享有的。菊花酒具有清肝明目、减肥轻身、养脾益肾的功效,常饮可以延年益寿。用来酿酒的菊花品种一般为清新可口的甘菊或白花菊。

农历九月初九,民间还有登山聚会吃螃蟹的习俗。此时的螃蟹膏黄味美、肉质细嫩,正是一年中最为肥美的时刻。唐伯虎的“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一年好景最斯时,橘绿橙黄洞庭有。”就是重阳节吃螃蟹习俗的最好例证。难得糊涂的大才子郑板桥也留下了“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的妙句。

在我国北方,重阳节要吃羊肉,因为“羊”与“阳”同音,暗合重阳之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重阳节前后的羊肉质地最为鲜美肥硕,吃之可以御风寒、补身体,是秋季最好的进补食材。而重阳节最适合与羊肉共食的食物,就是面条了。典故里说,“白”是“百”字去掉头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台湾地区的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吃羊肉注重的是羊肉的滋补功效,大多数家庭会买来羊肉,与“十全大补”药剂共煮。

我国各地的重阳饮食习俗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山东昌邑北部人家在重阳节吃辣萝卜汤;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江苏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名为“骆驼蹄”的面食;浙江的绍兴与宁波两地群众在重阳节这天要包粽子;四川的乡亲们则会在重阳节用糯米蒸酒制醪糟。

琳琅满目的重阳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而五彩斑斓的美味佳肴正是对辛苦劳作者的最好回馈。

秋阳撒金光,菊花漫山黄。茱萸插鬓角,米糕抹额旁。登高祈福祉,把酒诉衷肠。少年步步高,老人福寿长。爱情到久久,快乐在重阳。

******************************

精品课程10月22日北京《物业时代经营创新高级研修班》(点击查看)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在线报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120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