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民俗晒秋赏菊登高重阳这些习俗你都知道

发布时间:2021-11-2 17:19:42   点击数: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一首《过故人庄》,让人将其与重阳节牢牢联系在一起。今日又到重阳,重阳节来源是什么?除了喝菊花酒,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重阳节来历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习俗晒秋重阳节是最好的晒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部分地方每年重阳节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饮菊花酒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责编:陶翠编辑:周娜内容综合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123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