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九九重阳且小聚,把酒言欢
中国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也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之一。重阳节的叫法很多,按日子说叫“重阳节”、“重九节”;按风俗说又常常被人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等。
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古往今来以重阳为题材的绘画流传下来的不少,绘画中的重阳节是什么样的呢?
寺院小聚: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全图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跟咱现在庆祝国庆、中秋假期一样,吃喝玩乐也是古时重阳节的主题。在古代,人们喜欢去寺院进行重阳节活动,在风景名胜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风、赏赏菊,可谓惬意之极。
把酒言欢、宴饮俗舞:莫高窟第98窟(五代)
在传统的重阳节习俗中,包括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簪菊花、女儿归宁父母、射箭、放风筝、敬老等,其中,登高、赏菊等题材在绘画作品中尤为常见。接下来来看看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吧。
#登高
清·石涛重阳登高图
水墨纸本99.5×49.5cm
题识:重阳无雨懒登高,笔写苍兴自豪笑煞当时梅道者改将浓墨搨枯焦山,丁子九日清湘石涛济道人漫设于青溪。
徐邦达为此幅作品题了边跋:乔木蒙丛罗列高,衡门独立兴犹豪。群峰点点看苍润,浓墨沙弥笔岂焦。和画中大涤子自题诗元韵。画作于清康熙廿三年甲子,道人时年四十又三岁,师梅沙弥,墨法浓润而不枯焦。可喜爰也,友人携示属题。一九九八年夏,东海徐邦达并记于白下门。
张大千重阳登高图
张大千的《重阳登高图》也是以此为题材绘制而成,图中左侧山头有一位古装老人,正站立于一巨大盘石之上,登高望远,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画面右侧,危崖直入云际。
两山之间,是金碧辉煌的楼台、庙宇,掩映于古树长松之下。置身其间,顿觉天高地广,宇宙浩瀚,万千风物尽收眼底,表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重阳登高画面。
这种登高望远,怀念亲友的情感在题诗和落款中有明确的记述:“书来为说济南事,苦忆关家兄弟贤,正是鹊华好秋色,明湖听曲更何年?”
#赏菊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绢本设色共12开每开纵37cm,横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画家们也常常以重阳赏菊为题材绘制作品。在清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主要活动就是重阳赏菊。
清·张同曾菊花图
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5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图绘秋菊满幅,繁簇似锦,争奇斗艳,生机勃勃,表现出秋菊傲霜的品格。此画用笔劲健洒脱,菊花结构缜密,设色淡雅,满纸菊花一气呵成。
李苦禅重阳佳节菊花开
在历代画家们的画菊作品里,很多题跋也会提到重阳节。明代徐渭在他的花卉图卷中就题有:“忽报街头糕五色,西风重九菊花天”的句子。清代吴昌硕在一幅菊花图上也题诗曰:“荒岩寂寞无俗情,老菊独得秋气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露餐落英。”
同时,菊花也被人们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中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齐白石有一幅作品就题为“延年益寿”,画的就是菊花。另外,齐白石93岁那一年,画了一张《重阳生日》给生于重阳的夏衍先生庆生,画面内容也是菊花。
明·徐渭花卉图卷
清·吴昌硕菊花图
齐白石延年益寿
齐白石重阳生日
#聚会饮酒
石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
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出现了大量吟咏重阳节的诗词,以及以重阳节为题材的绘画。其中最广为人传颂的千古名句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初画家石涛也以此诗为引创作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一画。画中,两们友人席地而坐,面对着窗外的园子,远处的高山,喝着酒拉着家常,回忆着远方兄弟。
#吃重阳糕
到明代,九月重阳节这一天,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
重阳节是向老人表达感恩的节日,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父母、在长辈的身上,给予他们多一些关爱。纵然有万千个理由,也请让他们温暖的日子多一些,让自己被牵挂的日子长一些。家人健康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
图片及资料来源网络
敦煌研究院子
《中国山水画全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头条shuhuahx长按识别左侧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