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我们的节日尽孝传孝重阳节,敬老节,

发布时间:2017-4-13 12:09:18   点击数:

和你说个事:

你的国庆长假结束了!

虽然国庆长假过完了

但不要忘记明天,

九月初九是中国一个

非常重要的节日—重阳节

  又到九月九。

  每逢此时,很多人都会念这样一首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茱萸是种什么植物。甚至连著名海派作家施蛰存也是如此:“(我曾)有一个很天真的体会,以为茱萸是一种草本或木本的植物,每逢重阳节,家家都仿清明植树之例,每人该种一株。王维因为自己在异乡作客,因而想到家里今年少一个人种茱萸了。”(《闲话重阳》)

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重阳节特色习俗

重阳第一趣: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其做法与蒸年糕相似。先用糯米碾成粉,加水和匀后,做成方形的糕体,用枣、栗、杏仁加糖蒸制而成,最后撒上一层桂花即可,重阳糕香甜软糯,是重阳节不少缺少的美食。

重阳第二趣:登高

  登高也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古人常在这个季节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抒发自己的感悟。而现在,人们不仅仅是体验攀爬的乐趣,也是为了一览秋日红叶之美。再与家人一同品尝美酒,让节日更添几分乐趣。

  古时的“登高”:躲避疾病灾祸的意义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因月、日两九相重,九为阳数,故称“重阳”,也叫“重九节”。重阳节延续年代久远,早在汉代的文献里已被文人提及。是否在更早的时期已形成,学界没有确凿的考证。而到了魏晋以后,各种野史、笔记中对重阳节的记载相当丰富,可以说重阳节在当时已盛行于广大民间。此后则历代沿袭至今。

  中国的传统节日常常与人对自然时序的意识相联系。有研究认为,往上追溯,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对“大火”的祭祀。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而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人们在这个时节举行祭祀仪式来为之送行。

  对应着“大火”的出与没,古人将重阳节与上巳节或寒食节、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秋与春的大节。记述西汉杂史的《西京杂记》中这样说:“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若说上巳是迎春的“踏青”,重阳便是“辞青”。“辞青”这一番秋寒新至时的游赏,是具有仪式意义的,之后人们便将蛰居过冬、以保平安。

  原始的祭火仪式在后世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衰亡。但九月时节,阳气衰退,气候由暖变寒,草木也开始黄落,人们对这样的时季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乃至敬畏,所以登高避忌解厄的古俗作为重阳节的核心,依旧传承了下来,只是世人对此有了新的解释。

  那么,登高何以能避灾祸?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的一则传说是这样解释的:

  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戴茱萸囊,盖始于此。(“此可以代也”意为“这些牲畜代你们全家受灾了”)

  唐代《初学记》和宋代《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后人讲重阳节,也一般会引用这则文献。而在民间的传播中,故事又增加了许多细节,比如桓景访仙学艺是因为瘟魔害死了父母、然后从费长房处取得降妖宝剑、最后大战瘟魔等。

  显然重阳节登高避祸的意义并非因这个故事而起,但传说的确立却是重阳节相关信仰、仪式获得“合法性”的一种象征。与登高相伴随的饮菊花酒、佩戴茱萸这样的节俗事象也得到了更符合民间思维方式的解释——因为它们能让瘟魔退避,人们由此可以远离疾病灾祸,保持健康安乐。

重阳第三趣:赏菊

  菊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所赞叹的对象,它被誉为花中隐士,那份孤傲与清高,更给人以无限遐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古人一种纯然平和的生活状态。菊是长寿之花,所以每到这个季节,苏州都会有一些大型的菊花展。

  茱萸和菊花

  从避祸避灾到祈福祈寿的文化心理变迁,从重阳节的两个民俗事象——茱萸、菊花——也可以得到反映。前文已述重阳节“插茱萸”,这茱萸是一种药用植物,常绿小乔木,秋天会结成熟后呈红紫色的、气味辛香的小果实。人们采集这结了果子的茱萸,或置于布囊中佩挂在手臂上,或插戴在头上,并给了茱萸“辟邪翁”的雅号。

  除此之外,“簪菊”的习俗也很普遍,如杜牧诗歌《九日齐山登高》中所言“菊花须插满头归”。菊花又名“延寿客”、“不老草”。插茱萸与登高的结合,比簪菊要早。但宋元之后,佩茱萸之风渐少,簪菊之风日盛。

  “辟邪翁”与“延寿客”,同样是对于生命的追求,但两者的意义指向有所不同。插茱萸,是出于对疾病灾祸的恐惧寻求躲避消解,指向当下;簪菊花,是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对现实世界把握度的上升,更多指向对于未来的祈盼,希望长寿延年,将来的生活幸福美满。“延寿客”的地位最终盖过“辟邪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的演变,而从“登高节”发展到“敬老节”,同样基于此。

孩提时代坐在父亲肩头仰望天空趴在母亲怀里听着民谣那时的父母就是我们的山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爱

长大以后老师告诉我们有一个节日叫做重阳节那时就在想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离我们好遥远

考入大学离开家的那天回头看一眼父母皱纹已不知不觉爬上脸颊两鬓已然出现白发听着他们一遍遍的唠叨莫然心酸那时才发现我们真的为父母做的太少

参加工作

跟父母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

离开家时依依不舍地望着我们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我们从来没想过父母到底要什么所以在这个即将到来的重阳节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今天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政府于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年又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重阳节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其实

我们对老人的关爱也不仅限于偶尔打电话

或许,最好的礼物

就是多回来

陪陪他们

年10月9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别忘记了

等你长大了,爸妈就享福了;

等你工作了,爸妈就享福了;

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爸妈就享福了;

然而,这个重阳节不再等待

编辑:小荷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57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