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今又重阳安阳古城处处敬老忙祝愿全市老年

发布时间:2020-8-18 17:50:09   点击数:
为什么老人手上长斑和白色斑点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34578.html

提示:点击上方“安阳网”一键   10月8日上午,北关区轻机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充满欢声笑语,困难老人、空巢老人及失独老人欢聚一堂,开展“包饺子吃饺子欢乐过重阳”活动。社区志愿者陪老人共度节日,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天上午,社区志愿者早早来到社区,买菜、和面、拌馅,时间不长,美味的饺子馅就和好了。接下来,你擀皮我来包,分工合作,有说有笑,有的老人也加入包饺子的队伍,不一会儿,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端上了桌。志愿者围坐在老人身边,陪老人聊天,不时给老人往碗里夹饺子,给老人送上最好的祝福,祝福老人健康长寿,节日快乐。老人听了乐得合不拢嘴,日间照料中心成了欢乐的海洋。随后,志愿者把饺子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喂老人吃饺子,让老人感受到社区的关爱。

“我们今天欢聚在这里一块过重阳节,真是太幸福了!社区志愿者和我们聊天、拉家常,我们的子女平时不在身边,他们就是我们的儿女,照顾我们很周到,我们很满足!”轻机院空巢老人田先芹高兴地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区逢年过节就把老人请到社区欢聚一堂,陪他们聊天、拉家常,同时,志愿者还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给老人改善生活,给他们送去关爱,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松屹说。

今又重阳 古城处处敬老忙

演讲内容真精彩关爱老人献真情

我市举行敬老爱老助老演讲比赛

□记者周俊英通讯员牛志东

“让我们携起手,一起关爱老人,让敬老、爱老、助老之花处处开放……”昨天下午,从市建安小学操场传出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讲。年安阳市“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市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的12名学生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市建安小学的全体师生观看了比赛。

14时30分许,演讲比赛正式开始,参赛选手讲述了自己和身边伙伴“敬老爱老”的先进事迹和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少年时“敬老爱老”方面的小故事,真挚的情感流露不时使现场发出阵阵掌声。

评委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演讲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分。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演讲赢得了现场评委老师们的肯定,同时,也培养了在场学生的“敬老爱老”情怀。

刚参加完演讲比赛的一名参赛选手告诉记者,参加此次演讲比赛不仅让他真实地了解到了老年人现实生活的孤寂以及内心深处的渴望,也加深了他对敬老爱老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据市老龄办有关人员介绍,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老龄办联合举办此次演讲比赛。“希望通过比赛,能够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孝敬老人的道理,养成习惯,形成风尚,让所有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该人员说。

用孝心做老人贴心的“小棉袄”

□记者郭凡通讯员秦红霞文/图

“别人家的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在俺家,俺儿媳妇也是我们的‘小棉袄’。”10月8日,64岁的汤阴老人仝秀叶乐呵呵地说。老人嘴里说的好儿媳名叫王红燕,是汤阴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一名民警。她端庄秀雅,温和的笑容里透着朴实,她用诚实善良、坦荡正直的人生态度把工作和生活经营得美满幸福、蒸蒸日上。

王红燕结婚后便和丈夫一起与公婆生活在汤阴农村,多年的共同生活,红燕没有和公婆拌过一句嘴,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婚后不久的日子里,她的公公身患癌症,家中一下子乱了套,婆婆整日以泪洗面,公公也是满脸愁容。看着可怜的公婆,红燕真的是疼在心里,她一边安慰劝导婆婆,一边和丈夫凑钱带老人去看病。公公住院期间,红燕既要工作、照看年幼的女儿,医院照顾公公。在红燕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日渐康复。

“别人家的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我没有女儿,但我的儿媳妇也是我们的‘小棉袄’。”仝秀叶说,“不管我们老两口谁生病,红燕总是给我们看病拿药、床前床后地照顾,平日里不是给我们买穿的,就是给我们买吃的。你看,家里的电饭锅、豆浆机等好多东西都是红燕买来的,让她这个农村妇女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生活。”

红燕的公婆平日里喜欢争辩两句。面对两个“活宝”似的公婆,红燕总是这边劝慰,那边安抚,直到两边“化干戈为玉帛”。有一次丈夫问她,“你经常听爸妈唠叨,你烦不烦啊?”红燕说:“不烦,我愿意当这个‘和事佬’。其实,我就在爸妈这一句句争辩里,深深体会到了他们对我那份毫无生分的信任与亲情,我也让他们在我一声声的劝解中感受到了孩子对老人那份真诚的关心和关爱。”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在关爱孝敬老人这方面,红燕做的不再单纯是确保老人的饮食起居,她更注重的是让老人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能够保持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情。看着逐渐变老的公婆,红燕和丈夫商量不管工作有多忙,趁着老人们还行动方便的时候,每年带老人和孩子出去旅游一次,让他们散散心、开阔一下眼界。就在今年,红燕带着婆婆去大连旅游的途中,婆婆和同行的老人聊天时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媳妇,平时再忙,她每年还是抽出时间带我们去旅游。儿子媳妇孝顺,让我们每年都能出去旅游见世面,我知足了。”

10月8日,紫薇艺术团来到文峰区梯家胡同社区敬老院慰问演出。

当日,文艺演出在婀娜多姿的开场舞《欢聚一堂》中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女声独唱《孝敬父母》、豫剧清唱《小白鞋说媒》、京剧伴舞《梨花颂》、男生独唱《再见大别山》等精彩节目一一上演。

本次文艺演出不仅给老人们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而且展示了社区群众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记者王小彤摄)

重阳节:听三位老人讲述幸福事儿

□记者陈玥王珊郝亚伟文/图

在老人的世界里,幸福或许是“后辈承欢膝下,四世同堂”;或许是“有一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又或许是“退而不休,发光、发热”……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3位老人,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市民。因为拥有不同的幸福,他们在迟暮之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演绎着别样的精彩人生。

马朝臣独自下楼。

老人长寿有诀窍经常运动心态好

百岁老人马朝臣

他今年岁,是小区里颇有名气的长寿老人。他有着独特的养生之道——除了坚持不懈的运动,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庭和睦、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在文峰区王村新三村小区,有位岁的长寿老人,他叫马朝臣。虽然已经百岁,但老人耳不聋,喜欢跟人聊天,行动自如,上下六层楼不需要人搀扶,还经常骑着三轮车独自外出。10月8日,记者在文峰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彩虹路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马朝臣家中,向老人探询养生之道。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马朝臣老人家中时,老人正悠闲地坐在躺椅上听戏。看到记者来了,老人微笑着向记者打招呼,“你们来了,坐啊。”当记者问及他的长寿秘诀的时候,马朝臣笑笑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闲不住,一天不走动走动,我浑身上下就会感觉不舒服,好像这日子过得缺了点什么。”

马朝臣老人的家在一栋老式居民楼的6楼,楼里没有电梯,上下楼只能靠步行。对很多人来说,没有电梯上下六层楼会很不方便。但对于在这里住了多年的马朝臣来说,不仅没有带来不便,反而觉得没电梯是件很幸运的事情,每天上下楼,就当是锻炼身体。马朝臣的小儿子马建军向记者介绍,父亲喜欢自由,在家坐不住,80多岁时还经常出去放风筝,前两年视力减退,才放弃这一爱好。如今,遇到晴好天气,马朝臣独自上下楼,坐在院里和其他老人聊天,有时还会骑着三轮在家附近转。

其实,马朝臣老人长寿的秘诀不仅仅是坚持不懈的运动,他还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

马朝臣是一位性格开朗的老人,邻居家的小孩都喜欢找他玩。马建军说:“我父亲性格开朗,心胸宽大,对事情很能看开,也能放下,还爱热闹,很少发火。”

“年轻时我父亲偶尔还喝酒、吸烟,上了岁数就都戒了。”马建军告诉记者。马朝臣老人如今四世同堂,膝下子孙30个。老人每天开开心心地享受着家庭和睦、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相信这应该是他长寿的第三个秘诀。

从事篆刻三十年刻下印章千余枚

杨向东正在创作作品。

篆刻行家杨向东

67岁的他是个篆刻迷,青田石与刻刀是他形影不离的物件。与篆刻打交道三十年,他刻下的印章已有0多枚。他说:“因为不服老,才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

几把打磨得十分光滑的刻刀,一堆青田石,一个老花镜,就是67岁的杨向东老人平日里形影不离的物件,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与篆刻打交道已经30年了。

杨向东说:“过去条件不好,一家四口居住在不足15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张桌子,一个阳台,都可以成为我练习和创作的地方。”杨向东拿起旧房子的一张相片,他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在那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待了多少个日夜,也许只有这些年累计篆刻的0多枚印章可以说明他的坚持。

退休以后,杨向东有了更多时间钻研篆刻,住房条件的改善也给这位老人增添了不少动力,他经过苦心学习,把自己的作品寄给省市以及国家级一些报刊,没想到竟投一次采用一次,有时报社编辑还主动向他约稿。渐渐地杨向东的名气大了,便有不少亲朋好友上门来向他求一枚印章用于欣赏或收藏。

面对众多邻居和亲友,杨向东总是有求必应,非但分文不取,还经常倒贴印石。“赠人玫瑰,留有余香”,杨向东说:“有人喜欢我刻的印章是件好事,我乐于助人。”因此,“乐享人生”“家和万事兴”“中国梦”等一大批烙有时代印记的篆刻作品在他的案头诞生了。春去冬来,如今杨向东迷恋篆刻已整整30个年头了,他所刻下的印章已有0多枚。昔日的“半瓶醋”,早已变成了一瓶香浓的陈醋。杨向东常说:“练习篆刻,纯属乐趣,老有所乐嘛,因为不服老,才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

杨向东老人前不久出版了一本书《印海知音》,是由中国书画家杂志社出版的他的篆刻作品和文稿集。看着这本图文并茂的新书,听他讲述自己的篆刻经历,记者被杨向东的篆刻艺术和铁笔人生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小城故事》那首歌中的一句经典歌词:“人生境界真善美。”对杨向东而言,可能就是“印海风景真善美”了。

社区任职十七年他为居民办实事

李如生(右二)和志愿者在清理小广告。

老党员李如生

他今年73岁,党龄已经有50年。担任社区书记的17年间,他以社区为家,带领党员、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办了许多实事。他平常就自觉地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为社会发光、发热”。

“小车不倒只管推,服务人民一辈子。”“安阳市老有所为奉献奖”“安阳市最美老人”获得者、安阳市老年人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李如生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今年73岁的李如生已经有50年党龄,从年至年在北关区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一工作就是17年。17年来他以社区为家,带领党员、社区工作人员修了11个楼院的道路、几十次疏通下水道,还和另一位老党员每年拿出元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毕业。李如生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党支部成员学习,对于一些老党员生活上的困难他都尽心尽力去帮忙解决。“趁着自己还有用,就多发挥点余热服务大家。”这是李如生常挂在嘴边的话。

去年6月,因年龄关系他卸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一职,7月,北关区安阳市老龄委组建安阳市老年人志愿者服务总队,他担任总队长,总队分养老扶幼、文化教育、环保治安三个小分队,今年我市正在积极创建文明城市,他带领环保治安小分队,身穿红马甲深入社区,踏进楼院、大街小巷、公园等公共场所打扫卫生、铲除小广告、捡拾垃圾,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倡导老年文体活动,带头捐款,买来40个腰鼓成立了社区腰鼓队,自费元买来军鼓,成立了社区军鼓队,展示老年人的风采。还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讲突发疾病急救知识,组织文艺汇演,组织剪纸艺术展览、红旗渠精神图片展,调动老年人的生活热情,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李如生告诉记者:“我非常珍惜党员的称号,也非常自觉地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我不能给组织丢脸,要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

编辑/安阳网侯杰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ayrb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xs/102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