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巢湖俗谚冬雪雪冬小大寒

发布时间:2021-3-28 9:58:39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俗语中的节气

巢湖丘圩交错,山地怕旱羡慕圩区,实不知圩田涝怕了,叹息:“圩田好做,五月难捱。”反倒艳羡高爽之地,有“种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盼晴干”的矛盾。

庐江俗语也体现了这一点:“圩上的女子往岗上哭,要吃岗上的井水大豆粥;岗上的女子往圩上哭,要吃乌鱼腮边两块肉。”其实,在靠天收的年代,不管是山区还是圩田,日子都不好过。即使有所谓好过,也不过是老百姓心中的企盼和念想——明天会更好。

○俗的说法,秋天过了一半,即秋分,此日白天黑夜等长——据说尧舜的时候就已明了。所谓春捂秋冻的秋冻,就是这个时候,但也仅限于少穿些衣服,夜里睡觉还是要注意防寒,冻不得。

秋分,也是吃“爬海”的季节,李恩绶《赋得巢湖夜月》:“夜渡居巢国,湖光上下浮。暝烟笼极浦,朗月涌寒流。蟹火痕逾澹,鳝更响未收。……”满湖蟹火照天明。

○王昌龄:“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巢湖俗谚:“寒露油菜,霜降麦。”

我们巢湖种植双季稻,霜降时期既要收割水稻、播种小麦,还要搞好油菜播种的扫尾工作,正是所谓“三秋”大忙季节。一个时节,有一个时节的事情,就像钟摆必须一年到头昼夜不停地左右晃荡,除非停摆……老百姓几无歇时!

○巢湖谚语:“重阳晴,好了取鱼人;重阳雾,好了打猎户。”冬晴为主打渔喜,冬雪为主打猎乐。反之则不然。此语反映了一个矛盾的现实——天公难做家难当。诚如冯梦龙在《醒世恒言》所记江南歌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所谓左右逢源、上下欢欣,不过是梦。

○立冬,对于巢湖这个四季分明的地区来说,意味着冬天来临。按照俗谚以及《巢县志》记载,“立冬宜雨。谚曰:立冬无雨一冬干。”若逢晴好,则无雨可下,不好。

○大雪期间连续几场雾水阴霾,意味来年要发大水:“十月三次雾,水打冈上赴。”如果阳光明媚一点不冷,则又没有冬天的味道——到底算不算冬天?

○巢湖民谚:喝了冬至酒,一天长一手。巢北的夏至节在人们在努力下,被列为巢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冬至理应当仁不让。一个时令,被老百姓演绎成为慎终追远的传统,国家甚至可以考虑将它上升为法定假日。

○老母亲说,腊月三次雾,塘底走大路。康熙《巢县志》载巢湖俗谚:“腊月三次雾,塘底走成路。”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腊月浓雾频繁,不仅要下雪,还兆示来年雨水少、干旱。池塘干涸无水,人们抄近路从池塘里走,久而形成蹊径。在雾霾意味污染的今天,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也不必起哄——雾,也是正常的天候。

○进入数九寒天,数九了。传统所谓《数九歌》,因地域差存在略微区别,如巢湖北乡柘皋的歌谣即稍有不同:“四九三十六,小伢冻着哭……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穷人说大话……”又有“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四九中心腊,河里冻死鸭”之语。正是此类点滴差异,成就地域特色。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TOOURC.H.IHOPEYOULIKEIT

敬爱桑梓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xs/115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