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4/25 12:23:07 点击数: 次
他叫仪述忠,是一位“闯关东”的山东汉子,诗词爱好者。年,他走进了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在“百人团”中他一次也没有出现。虽然未能成为挑战者,但因为一首献给母亲的诗,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在第六场比赛中,董卿和康震两位老师在讲到新乐府运动时,董卿老师由《卖炭翁》想到《卖油翁》,再由《卖油翁》想到场上有位选手是“卖刀郎”。董卿老师请“卖刀郎”介绍自己。董卿:现场还有一位卖刀郎这是一位相貌普普通通的中年汉子。他自我介绍:“我来自红高粱的故乡,山东高密。”这个汉子就是仪述忠,他说自己是一个“闯关东”卖菜刀的。仪述忠白天做生意,晚上在一个人在东北、在异乡,深感孤单、寂寞。他就会跑到山林里面,自己吟诵几句小诗,送给老母亲、送给老婆孩子。仪述忠在节目中讲到自己非常孤独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董卿老师非常理解他,说:“你可以念两句,送给你的家人。”于是,仪述忠念了一首献给母亲的诗。九月九日又重阳,心牵故乡咱老娘。欲哭无泪游子诉,为儿不贤生意忙。人漂江湖走正道,他日锦衣好还乡。无怨无悔母子情,笔墨梦中叩亲娘。现场,仪述忠几乎哽咽着念完了这首诗,我的心也被这朴实无华诗句强烈碰撞,浓浓的乡情、深深的亲情,几乎透过电视屏幕扑面而来。一个为生计奔走他乡的游子,在重阳日思念母亲,却因为两地遥远不能相见,只好将思亲之情寄托笔端。这算是一首古体诗吧,很朴实。没有古诗中优美典雅的意境、含蓄凝练的语言、鲜明上口的韵律、对仗工整的形式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许在专家眼里这就不是诗,硬说是诗也只能算作“打油诗”。既使是“打油诗”又如何?唐初白话诗僧王梵志,他的诗“且言时事,不浪虚谈”、“不守经典,皆陈俗语”,为唐代诗苑吹进一股清新质朴的民间气息。现在,哪个专家敢说他的诗比王梵志影响更大?平铺直叙的语言,表达出的心意更直接、朴实,不工修饰的文笔,流露出的情感更强烈、真实。不用去翻阅字典,不用去搜索典故,谁都能读懂诗的含义和情感,谁都会被诗的情绪所感染,这难道不算是一首好的诗歌吗?“卖刀郎”仪述忠由《中国诗词大会》我记住了仪述忠,陆陆续续搜集了一些他写的诗。初中毕业的“卖刀郎”,他的诗绝对不缺乏想象力,也绝对不缺乏画面感。且看他的一首绝句《深情银杏叶》不忍繁华尽此时,拍肩报与路人知。为怜世上贫不再,又送黄金一地诗。将飘落在行人肩头的银杏叶,拟人化地写成“拍肩”,和伟人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有异曲同工之妙。董卿老师说得好,很多人会觉得古诗词都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其实不然,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去发现、善于去感受的心,你就可以爱诗,诗也一定会回报给你一个更丰富、更美好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cyxs/153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