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古人一年几天假期宋朝最多,明朝最少
现在正是春光明媚,温度适宜的节气。正好,有个五一假期,正是游玩的好时候。
那么古人有无假期呢?
古代人,大致分四类,士、农、工、商。读书做官的、务农种地的、做工地的、经商的。
有假期的,只有一类人,士,做官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古代官员的假期都有哪些。
秦及秦朝以前:
秦代及秦以前有无假期制度,没有明确记载,但应该是有的。晋代陆云的《请吴王观书启》中有这么一段话“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放假期间还辛勤读书。这说明,至少在春秋时期,是有假期的。
汉代:
汉朝有“休沐”假。《古今食物考》说““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则休沐始于汉。”五日一休,不过从出土的汉简记载的官吏休假情况看,很多地方官都是休两天,趁这时间,走亲访友,宴请聚会。也算双休了,和现在一样了。
除了双休,汉代也有法定节假日,主要是冬至和夏至。颜师古对《汉书》的注释中称:“冬、夏至之日,不省官事,故休吏。”
对于病假,汉朝规定是三个月,超过三个月,就有被罢官的危险了。但是高级别官员,皇帝还是有优待的可以延长病假,名曰“赐告”。
还有一种长假,就是丧假,特别是父母去世,必须请假。最长三年。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就因为父母去世没请假,被告状。
魏晋南北朝:
此时开始出现了长假。在五月农忙时,休假15天;九月季节转换,需要换冬装时,休假15天。每年还有四次祭祀假,每次四天。婚假给9天。可见魏晋时假期是真不少。
唐朝:
唐朝施行上九休一。称之为“旬休”,即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休假一次。这么看来,唐朝假期是缩水了。但是唐朝放假日子多,放假节日有:元日、冬至、元日(元宵节)、寒食、七夕、中秋、重阳、中和节(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春分秋分、立夏立冬、春秋二社等,一般放假一到三天,有的长达七天。
还有些特殊日子,也放假,比如老子、佛祖诞辰,皇帝生日。
唐朝还制定了请销假制度,不按时销假的会罚俸禄。
宋代:
宋代沿用唐朝旬休制度,但是节假日之多,冠绝古今。可称假期最多的朝代。
7天假期节日:岁节、岁节(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寒食、冬至。
5天假期节日:天庆节(正月初三)、先天节(七月初一)、降圣节(因宋朝皇帝尊财神赵公明为祖先,所以降圣节为赵公明的生日)。
3天假期节日:诞圣节(皇帝的生日)、上元、中元、夏至、腊日各放假三天。
1天假期小节:天祺(也叫天祯节,四月初一)、天贶(kuàng)节(六月初六)、人日(正月初七)、中和、二社、上巳、端午、三伏、七夕、授衣(十月初一)、重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等等。
明朝: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农,要过饭,做过和尚。自然不理解官员拿着朝廷俸禄,还游山玩水的休假。大手一挥,撤掉了大部分假期。
首先,把旬假取消了。官员们天天来上班吧。休什么假啊。其次,砍掉了大部分节假日,只保留了三。冬至放假三天,正旦(正月初一)放假五天,元宵节放假十天。其他时间,都好好工作吧。
清朝: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假期制度,但也有创新。
由于明朝规定的三个法定节假日时间上很近,清朝就干脆连在一起放假了。
有钦天监测算具体放假日期,在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四日之间选择一个吉日。届时,会把官印封存起来,称为“封印”,表示停止办公,直到一个月后才开印。
清朝除了封印假以外,重要节日也可以休假,比如元旦、上元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都可以获得1-7天不等的休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