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节这几个登高赏秋好去处,藏着南太湖的

发布时间:2024/5/12 14:48:01   点击数:

秋意浓浓露成霜,黄花灿灿又重阳。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值每年的九月初九。因月、日两九相重,“九”为阳数,故称“重阳”,又叫“重九节”“踏秋节”“晒秋节”。自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年节”,赋予重阳节“敬老、爱老、助老”之内涵。

“九九”与“久久”谐音,寓意长久、长寿,自古以来这一节日都被中国人寄托了特殊情感。或登高远眺,祭祖思亲;或赏菊喝酒,宴请宾朋;这些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赋予重阳节经久不衰的魅力。

重阳前后,正是一年中天气最为舒适的日子,若无阴雨,则最适合放下压力,卸下桎梏,走出紧凑的城市生活,去拥抱大自然。

登高,莫负秋光

秋雨淅沥飘洒,秋天的静美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邱城山,千年守望

邱城山上,绿意葱茏,石阶沧桑。几千年前吴越争霸,金鼓起伏、旌旗招展的恢弘场景不再,留给后人只有深埋于地下的断壁残垣。

邱城山,因有“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的邱城遗址而得名,今被修葺一新,建立了一座遗址公园守望千年轮回。

古朴的木栈道绵绵悠长,山间清风偶尔拂过,两边的翠竹沙沙作响,似在呢喃细语,向游人低声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穿过松树林,沿路向上行至山顶,一座汉白玉刻的“赵孟与管道升”雕像矗立在小广场上,两位旷世佳人帛书在手,书画相伴,一首《我侬词》成就千古佳话。

其后是一片广袤的茶园,茶树芳新,茶香弥漫。

不远处还有一棵高大的“三生树”,传说有情人于树下诚心许愿,就会有三生三世的缘分。

山巅之处有一亭,名为“吴亭”,与小梅山遥遥相望,在那里可以纵览整个太湖美景。

吴亭边的“越台”是个赏景、品茗、休憩的好去处。行至累了,眺望远处水天一色的胜景,感受沉睡的邱城历史,静享恬淡悠闲时光,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小梅山,远眺湖光

小梅山,这个一听就诗情满溢的名字,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越国范蠡在邱城山旁的马池谭训练水师时,思念西施,想起苎萝溪畔(西施出生地)的红梅,油然起意,便在一座荒山上种下红梅、绿梅、白梅株,用来睹物思人,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了小梅山。

后苏东坡主政湖州时,亦常来此植梅、赏梅、咏梅,此山更为后人传颂。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在苏东坡的诗里,小梅山的清雅浪漫被发挥到极致。

现在虽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然登至山顶,便可览尽太湖风光,看远处湖光潋滟、白帆飘扬。秋天的南太湖便是这般,一眼望不尽,历尽风云,以包容之态,让所有喧嚣,在寂静中隐去。

品食,舌尖风雅

重阳节除了携亲伴友、登高辞青,还少不了舌尖上的旅行——品蟹、赏菊、吃糕正是重阳节里流传千古的习俗,如能应景赋诗一首,“诗酒花”便齐了,再现《红楼梦》中秋宴的风雅亦未尝不可。

太湖蟹

若说秋季湖鲜之至,非蟹莫属。吃蟹讲究“九雌十雄”——九月雌蟹黄肥,十月雄蟹膏满。

得益于优良的水质环境和专业的饲养技术,太湖蟹天然优势明显,以肥大、肉鲜闻名。

红彤彤的太湖蟹,色泽灿若斜阳,肉质肥美饱满,膏体丰腴厚实,汤汁甘甜鲜美。

糅杂着鲜嫩滋味和肥腴口感,一口下去,满嘴蟹香,无论多少愁绪,都会被味蕾上的惊喜冲淡。

菊花酒

蟹正肥美,酒亦香醇。微凉的秋天里,饮上一杯菊花酒,美酒配鲜蟹,真是快意人生。

重阳节饮菊花酒,在古人看来有祛灾祈福的作用,被视作“吉祥酒”。

其制作方法并不复杂,或提前用菊花酿制,或临时将菊花瓣泡入酒中,一杯沾染了花香、蕴含着深厚意味的重阳酒便成了。

汉代《西京杂记》有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重阳糕

《西京杂记》提到的“食蓬饵”就是现在所说的“吃重阳糕”。“蓬(篷)”是一种黍米,饵是一种糕饼,“蓬饵”就是重阳节传统节令糕点——重阳糕,亦称“花糕”。

“糕”恰与“高”谐音,讲究吉利的中国人因此特别推崇,赋予其“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等美好寓意。湖州人也不例外,每逢重阳节,市场上一般有售。糕点虽小,意义却深,其中包含亲朋的关爱和祝福,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舌尖的愉悦,更是心情的满足。

又见重阳,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递,每一年的重阳都满载上一代人的感情,我们在追怀过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当下。正值敬老佳节,向往诗和远方之余,不要忘了陪伴家人哦~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jbjj/140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