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重阳到,石食香传手工艾香提示您敬老有艾
重阳节之命名初始于《易经》,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人们常将数字“九”定为“阳数”,而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双阳相重,重阳节也就因此得名。
中国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在总结一年四季气候自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每年的重阳节往往也都处于金秋时节。在民俗文化中,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当天,人们大多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到郊外登高望远、赏景祈福、共饮菊花酒、共品重阳糕,漫山遍野的菊花香沁人心脾。许多文人雅士也常聚于一堂斗诗叙旧,信手拈来几句诗词助兴,便会留下许多关于重阳节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正应了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而成为千古佳话。
到了近现代,人们又赋予了重阳节全新的意义,“九”作为最大的数字,谐音有“长长久久”之意,也意味着长寿,因此重阳节也被延伸为“敬老节”。许多人会在这一天返回家中陪伴老人或进行家庭团聚宴席,为亲人们送上平安健康的美好祝福。
而尊老爱老有多种方式,当下快节奏的岁月,人们对忙忙碌碌,传统生活方式中四世同堂、儿孙环绕的日子总是屈指可数,恰在这秋意正浓的时节,或与亲人相聚赏秋光美景,或闲坐一堂家长里短话沧桑,以享阖家团圆之乐。
重阳正逢秋浓景美物丰之时,但也是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之际,诸多敬老助老之举,若在身边,可用陪伴换得来日方长。若存于心上可让敬仰和牵挂常回绕于耳旁。或送艾香,让袅袅艾烟净化空气使老人静心怡神悠然自得。或赠艾条,常用可疏散寒邪温经活络,益于老人睡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岁月的年轮中,亲人的爱始终无处不在。纵然前行的脚步匆忙,光阴似箭,农历重阳日,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是最关心你的那个人,带上牵挂和关怀,带上纯天然艾草手工制成的艾条和艾条,送上一份温暖和关心,和老人谈谈心,唠唠嗑,一杯清茶热水、一句嘘寒问暖、一朝一夕陪伴,也是天伦之乐的体现。
又逢重阳九九,亦是长长久久。
在袅袅升起的艾烟中惟愿秋日好景长留,
在燃烧的艾条中惟愿亲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