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采风录》不仅刊登了近三百名诗词名家的作

发布时间:2016-3-9 4:41:19   点击数:

曹经沅(1892-1946),四川绵竹人,民国时,曾一度担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和贵州省民政厅长,1945年在重庆出任立法院委员

南京是山、水、城、林和谐融合的文化名城,无论是上巳修禊,还是重阳登高,都能兼得山水之乐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有美堂记》中就说:“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唯金陵、钱塘”钱塘是杭州,杭州的山皆面临西湖,城中并没有山;而南京则不同,“独城中鸡鸣山多六朝遗迹,玄武湖近在襟带,映发辉媚,不让杭州西子湖焉”(陈衍《甲戌玄武湖修禊豁蒙楼登高诗集序》)

1946年10月,曹经沅在参加立法院的一次会议上,突发脑溢血,不幸辞世,葬于栖霞山杨松涛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传统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喝菊花酒,吃重阳糕,佩茱萸叶,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避灾祛邪上巳修禊宜近水,重阳登高必在山上巳是农历每年三月初三,这天人们要到水边游乐,以驱邪祛病,古人称为“修禊”重阳这天,人们大都去登山,尤其是文人墨客,登高雅集,作文酒诗会七十九年前的重阳节,在鸡鸣寺中的豁蒙楼上,就举行过盛大的百人登高诗会,主要组织者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曹经沅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他又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曹经沅一生勤奋,学识渊博,性格爽朗,对人诚恳,是著名的旧体诗人,也是一位诗坛活动家豁蒙楼重九登高和玄武湖上巳修禊这两次大规模雅集都是由他具体组织安排的,卢前在《悼曹纕蘅先生》一文中称“他是近代诗坛的唯一的维系者”

1934年是我国传统诗歌界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在南京举行的两次盛大诗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句会显示了在新诗已经大行天下的情势下,古典诗歌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上巳修禊诗会在玄武湖举行,有87人参加赋诗;而在豁蒙楼举行的重阳登高诗会,则有103人参与赋诗,约70位诗人到场,是晚清以来盛况空前的一次诗坛雅集

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曹经沅对旧体诗词的执著他除了自身创作、留有《借槐庐诗集》外,还于1926年起在《国闻周报》上主编专门刊登旧体诗词的副刋《采风录》,长达十年之久《采风录》不仅刊登了近三百名诗词名家的作品,还刊登有各界人士包括科学家、前清遗老和政要名流的旧体诗作

光绪末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捐资、鸡鸣寺僧人把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后,登楼可远眺钟山,近瞰后湖,所谓“俯踞山巅,目极千里,真大观也”(《首都志》)加之附近还有“台城重阳节的习俗50字”、胭脂井等六朝文化遗迹,最易引发思古之幽情,从此,豁蒙楼登高吟咏便成了文士们的最爱

城中登高胜地豁蒙楼

南京周边的钟阜、牛首、幕府诸山,均是登高的胜地只是离城较远,出行往返颇多不便城中的鸡鸣山便成为重阳登高的最佳选择“九日登高,南则雨花台,北则北极阁,即明之钦天山也”(潘宗鼎《金陵岁时记》)

豁蒙楼诗会盛况空前

由于曹经沅的积极活动、飞书邀请,叶楚伧、梁寒操、叶恭绰、李宣龚、夏承焘、夏敬观、柳诒徵、龙榆生、唐圭璋、郦承铨等诸多名士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当时,新诗正风起云涌,各种报章上刊登的几乎都是新诗,只有《采风录》这块小小的阵地仍然由格律旧诗固守着,这让爱好旧体诗词的人士大为感动,吴宓在《空轩诗话》中感叹:有关重阳节的习俗《采风录》是“中国旧体诗之最后的逋逃薮(意为藏身之地)”而曹经沅则被誉为“诗界之唯一功臣”

雅集的盟主有两位,一位是诗坛泰斗、年近八旬的陈衍(1856-1937,字石遗)1924年,他在南京时,就曾与大诗人陈三立多次登上豁蒙楼品茗谈诗,称豁蒙楼“为金陵最胜处”,这次,他特地从苏州赶来南京主持重阳登高诗会另一位盟主是一代佛教领袖、著名的佛家诗人太虚法师(1889-1947)

有意思的是,当时在中央大学任教的国学大师黄侃,上巳玄武湖修禊他受邀请却未赴约,重九登高因此未被邀请而他素有重九登高的喜好,这天上午小雨一停,他就去了鸡鸣寺,看到一帮才高八斗(他在日记中称为“群斗”)的“诸公”在忙着照相、赋诗,方知是重九雅集,一贯恃才傲物的他躲避不及,“遂被拉预(与)会”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只好参与分韵,得一“泛”字,赋诗一首

雅集最主要的活动是分韵赋诗所谓分韵,就是选择一定的字数为韵,由参与雅集的人分别拈取一个字,然后以这个字为韵作诗,受邀而因故未能到场的则请人代拈这次作为诗韵的字是从杜甫的《九日五首》诗中选定的

“诗界功臣”曹经沅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费用少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jbjj/4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