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平台北面还有一个高台

发布时间:2016-3-11 6:43:06   点击数:
上蔡县成为全国38个文化之乡中,第一个以节日文化为主题被命名的文化之乡,蔡侯望河楼也成为重阳节登高发源地

“古蔡八景”之一“芦岗拥翠”典出于此;

□晚报记者张广智文/图

著名文化学者尚景熙对此经过长时间考证后得出结论:汉高祖四年设汝南郡,当时汝南郡的治所就在今天的上蔡东汉时期,汝南郡迁至古平舆(今平舆县北部),但距上蔡县城30公里,距上蔡县境只有5公里,与上蔡仍为同一地区所以说,当时习惯上称上蔡为汝南

望河楼

唐太宗年间,人们认为望河楼是风水宝地,有神灵之气,就陆续在高台上建筑供奉神仙的庙宇殿堂,官府还为这些庙宇设祭田88亩到了明朝,望河楼建得更加富丽堂皇,玉皇庙就是那时建的东汉桓九九重阳节手抄报景“齐家登山”避邪免灾的故事发生后,人们遂纷纷效仿,上蔡人就把这里和城墙北垣的烽火台(八卦台)等高处作为重阳登高之地了明清两代的诗人墨客总爱踏着桓景的足迹,来此登高赋诗,此处也成为风雅之地

九九重阳节起源于此,故这里又称“重阳登高处”……

这里是汉高祖四年设汝南郡时汝南郡治所所在地;

由重阳文化衍生出来的担经舞、扁担轿等民俗节目和菊花酒、香囊、桃核扣、剪纸、重阳糕等文化产品也得到了传承,其中桃核雕花和重阳茱萸绛囊工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阳文化节(上蔡重阳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处为什么又是&ldquo1重阳节突击敬老;重阳登高处”呢?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这里有一个故事:汝南人桓景跟随一个叫费长房的高人游学多年有一天,费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有灾,让你的家人缝制布囊,里面装着茱萸,然后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喝菊花酒,此灾可消”桓景依费长房所言,举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归来,发现家中饲养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知道后说:“这些家畜已经代人受灾了”人们九月九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之习俗即始于此今天,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桓景登高躲灾避祸是重阳节登高风俗的源头据说,望河楼就是当年桓景避祸登高的地方,桓景所登的山就是这个芦岗,故而此处又是“重阳登高处有关重阳节的习俗

2005年12月1日,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目前,上蔡县已成功举办十二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5年2月,春寒料峭,午后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彩旗飘飘的望河楼上记者登高望远,西边是千顷良田,麦苗经过一场大雪的滋润长势正旺,远处的老乐山、嵖岈山隐约可见

历史上,中国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这里是当年蔡侯登高眺望汝河和四周风景之处;

根据《后汉书》记载,费长房是个半人半神的特异人物,在汝南等地的方志中,多记载有他驱魔降妖的事迹桓景和费长房明明都是汝南人,怎有关重阳节的习俗么“重阳登高处”在上蔡呢?

望河楼即蔡侯望河楼,又名看花楼,位于上蔡县城西芦岗最高处(今看花楼村)的蔡国故城西城垣之上蔡侯望河楼,顾名思义,是蔡侯望河之处它的东边是蔡国故城的宫殿,西边是汝河故道西周时期,每当汝河泛滥,这里便成了一片汪洋蔡侯专门在此筑台建楼,以期登高望河此楼原本叫玩河楼,因为附近常发大水,而蔡侯登高“玩河”显然有些不尽人道,所以就改成望河楼了

南朝梁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插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味辛苦,可以祛风、散寒、止痛;蓬耳今无其名,未知有何作用;菊花有浓厚的香气,能明目、解毒,用之泡酒可活血,对人体健康有重阳节突击敬老0益这可能是当时的验方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望河楼山门上书“芦岗雅地”四字进山门拾阶而上,有一座高耸的门楼,翘角飞檐,门楼上有书写着“蔡侯望河楼”大字的匾额进院是一个平台,东西、南北都有四五十米,院中有火神庙、奶奶庙、佛殿、关公庙,还有几通诗文碑刻平台北面还有一个高台,上面是玉皇庙玉皇庙西面有一个水泥砌的平台,这地方就是重阳登高处了

上蔡县是九九重阳节的发源地,自古就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佩戴香囊、插茱萸的习俗,并影响深远2003年,国家邮政局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在上蔡成功举办

如今,每逢重阳节这天,在上蔡县城蔡侯玩河楼所在地的蔡国故城墙上写重阳节的诗句,人们或亲朋好友相随,或一家相伴,来领略这里的美景,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无限风光,莅临重阳节登高发源地望河楼的海内外游人也与日俱增


白癜风有什么药
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jbjj/5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