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在平潭的每个角落,你都能看见这么一群人,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中,
志愿服务是构建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爱心温暖人间
在平潭,有很多志愿团队,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却做着一样的事,看望孤寡老人,帮助特殊儿童,救扶他方有难,默默做着善事。
他们有的是“草根”团体,有的是单枪匹马,不管是民间公益队伍,还是入册的正式团队,他们都心怀大爱,践行“我志愿我快乐”的服务宗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服务者。
马家军公益团队、蓝天救援队、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些团体的名称,在平潭众多慈善活动中,随处可见他们的标志LOGO和服务人群。小小的爱心,重复不变的公益动作,为平潭的精神文明添砖加瓦。
平潭蓝天救援队公益救援是我们的使命↑队员们刚刚完成君山体能训练之行
“平潭蓝天救援队”是一支平潭民间公益性救援团队,蓝天是他们的本色,公益救援是他们的使命。当闽清灾情出现时,他们最早出现,展示救援“平潭速度”;平潭大型国际赛事中,他们协助维护,成为安全“保卫使者”;海上搜救、寻找失踪老人、临时应急救护……每当需要帮助,总能看见他们的蓝色身影。
“平潭蓝天救援队”是“蓝天救援队”中的一支分队,所有蓝天救援队正式成员都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性考察后才能成为其中一员。魏清,平潭退伍军人,“平潭蓝天救援队”的队长和发起人,多次前往一线参与抢险救灾。
今年7月9日闽清出现洪灾,平潭蓝天救援队是最早一批抵达抗灾现场的救援团队。当晚7时许,一到现场,他们没有休整,卸下携带的粮食和医疗设备,直接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去,直到次日凌晨3时。经过三天两夜的紧张搜救后,平潭蓝天救援队成员才在凌乱的现场沉沉睡去……
“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平潭各行各业,包括退伍军人、医护人员、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士等等,年龄从25周岁到51周岁不等,因为共同热爱社会公益事业而聚集在一起。”魏清说,他们会根据团队成员所从事的专业,将成员分别纳入到搜救组、医疗组、外联组、后勤组等。
“作为一支综合性民间救援队,我们的团队强调效率和纪律,团队内部成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考察,除了一腔热血外,我们还需要团队成员保持过硬的专业素养。”魏清说,所有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常识,包括伤口包扎、止血、制作担架等,确保争分夺秒的一线救援和应对现场突发情况。他们还经常安排团队成员参加各项专业性培训,包括省红十字会救护证培训、厦门防溺水培训等等。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八年行善爱心从不间断年,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开始在平潭从事公益行动。助学、帮扶困难家庭、给福利院和敬老院送温暖……这一做就是好几年,没有停下来过,助人成了他们的目的,坚持成了他们的准则。
几乎每隔一个月,平潭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义工们就会去一趟福利院和敬老院。“帮他们做卫生、剪头发都是很常见的事。这几年下来,去了大概有7、80次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负责人陈敬爱说,去的次数多了,福利院的人们都认识我们,大家彼此都很熟悉。
去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黄训祥的老房,让本就困难的黄训祥一家雪上加霜。听到这个消息后,平潭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六名义工们也来到失火现场,花了两个多小时,帮黄训祥从被烧毁的家中,搬出一百余袋房屋瓦砾和残骸。
这让黄训祥一家人都很感激。黄训祥儿媳林妹妹说,原本自己花钱雇人来清理的,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好心人来帮忙。
“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都很普通,只是希望能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以后,平潭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帮助他人,为他人送去更多的温暖。”陈敬爱说。
马家军公益组织驰骋在公益事业上的“骏马”↑志愿者全家出动,为环保做一份贡献
随着平潭的不断发展,平潭民间公益队伍也不断壮大起来。如今,在平潭民间有一群为公益事业而不断驰骋的“骏马”,他们就是平潭马家军公益组织。
说起马家军公益组织名称的由来,义工之一的郭国耀介绍,年年初,他们探访一名尿毒症女孩时,同行的七个人中竟有三个属马的人。有人提议说我们是一群马,为公益奔跑的马,于是,马家军的名号就叫上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家军公益组织从最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人。郭国耀说:“年年底,我们正式成立了以马家军命名的草根公益团体,初步制定了基金活动章程及日常活动管理规则。后来以‘黑哥’和庄大龙为代表的民间公益人纷纷加入,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公益的力量走到了一起。”
三年来,马家军公益组织致力于帮扶贫困学子、自闭症儿童、急需治疗的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当我们获悉有谁需要帮助时,就会组织义工去实地探访,了解实情。确定他们确实需要帮助后,我们便予以资助。”郭国耀说。
“这几年马家军公益组织帮扶了近户家庭,其中包括援助四批共48个学生的‘阳光助学’活动,共捐助资金近三十万元,现在第五批学生正在寻找中。”郭国耀说。
除此之外,马家军公益组织还经常参加保护平潭生态环境行动。各种大型净滩、捡垃圾、植树等环保活动,处处可见马家军义工的身影。
“马家军公益在流金岁月里走过了三年,虽也受过误解,但更多的人选择相信我们。我们从草根公益做起,爱从我们身上传播出去,便能惠即后人。有一个共同的方向,便能汇集更多的人,共同撑起公益的旗帜,去援助他人。”郭国耀说。
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寒冬送暖不仅暖身更暖心↑志愿者巡查发现一名需要帮助的流浪汉
冬日街头,一行人沿街找寻的身影被残阳拉长,遇到需要帮助的流浪汉,便上前询问并给予帮助。这是区社会事业局民政处开展的“寒冬送暖”专项救助行动中的一个场景,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走上街头,为需要的人群送去冬日的温暖。
为了让生活无着落的流浪和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志愿者们顶着寒风走遍了城区的每一条主干道,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针对不同人群,他们还开展了个性化的救助。在巡查中发现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而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则及时护送到医疗机构接受救治和诊断。
虽然成立仅一年时间,但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有序的成熟团队。无论是“海峡杯”女子垒球赛、第一届残健同乐运动会、平潭海洋休闲运动博览会等活动赛事,还是关怀老弱,均能看到青年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年12月,在区青工委和区社会事业局的牵头下,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拉开了志愿工作的序幕。
年12月19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首次组织“牵手夕阳红,爱心助力传亲情”活动,为各乡镇敬老院、农村孤寡老人、苏澳童心托老院等送去洗衣机、食用油、小家电等物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宪法宣传日……各个节假日里,志愿者从未停歇。
“我们就像一块砖,哪有需要往哪搬。”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玲珑表示,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个纯公益的团体,致力于为老弱病残等人群奉献爱心,为平潭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志愿者历史文化被铭记才有意义↑林娴颖正在讲解
“欢迎来到清代水陆提督詹功显故居。”近日,当市民游览潭城镇合掌街北侧的詹功显故居门口时,总能见到一位身披红色绶带的文化志愿者,正滔滔不绝地讲解故居的历史渊源与人文典故。
这位年轻的志愿者是来自区社会事业局的林娴颖,别看她年纪小,介绍起故居的一砖一石却尤为老道。“故事要从门口的石狮子说起,这两只浮雕青石狮可大有来头。”故居又迎来了一波游客,林娴颖连忙上前接着讲解。
跨过两道木门槛,就进入到了院子内的天井,古厝内景一览无遗。从门口到厅堂,从牌匾到木雕,林娴颖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游客们听得连连点头。
“古厝仍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原貌,让我们仿佛也穿越到了过去,有机会一窥这位历史上伟大人物的生活痕迹。”游客陈文娟说,“但如果少了这位志愿者的讲解,古厝也只是一座古宅。我们对其中蕴含的历史典故一无所知,欣赏的时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而这样的讲解每天都要进行许多遍。有时候刚送走一波游客,又有新的游客进入参观。林娴颖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志愿者工作,她发现,虽然不少老一辈的平潭人都知道这座提督府的典故,但仍有不少平潭人对此知之甚少,更别提外地游客了。
在来詹功显故居当文化志愿者之前,林娴颖就私下里狠狠地做了一番功课。除了记忆詹功显的历史背景,她更是花了不少功夫,仔细研究古厝的人文风情。她说,首先自己要了解得足够充分,才能最大程度解答游客的疑问。
“历史只有被铭记才有意义。”林娴颖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詹功显故居,了解平潭历史,我觉得很有意义。”
来源:平潭时报
记者何燕陈云花念晓丹翁恺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作者身份和姓名
平潭时报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jbjj/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