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今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辽阔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重阳节
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深圳民间过传统的“九月节”。九月节也叫重九节、重阳节,是个有多年历史的古老节日。重阳节古有“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和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还称为“菊花节”,“茱萸节”,“女儿节”“登山节”等,近20年又增加称谓“老人节”。
深圳本土重阳习俗
1起源和传说清康熙二十七年(年)《新安县志﹒风俗》记载:“九月重阳,祭墓,登高,放纸鹞(风筝)。”深圳人在多年前就开始重阳习俗了,而祭墓和放纸鹞之习尤有特色。从历史记载上看,晋代十分重视重阳节,但是,直到唐代,大臣李泌奏请皇上,正式确立重阳节,官方布告民间:重阳节为“三令节”之一。从此,重阳节成为全国民俗大节。
传说,东汉年间河南汝南县闹起来瘟疫,村里青年恒景历经磨难找到仙人,根据仙人的指示,在九月九日这天带着全村登上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村民,每人喝一口菊花酒避瘟疫,杀死了瘟魔。从此,九月九日也成为了登高避祸的习俗。
2祭墓深圳人过重阳节较为重视两个习俗,一个是秋祭拜山,二是登高、爬山、放纸鹞。
拜山祭祖,放在乡俗首位。当地素有“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数百年前,深圳人从中原几经迁徙,历尽艰辛,来到岭南蛮荒,发展至今,实属不易。因而,非常敬重祖先。祭典是非常肃穆和庄重之事,本地乡俗有两大祭,分别为“春祭”和“秋祭”,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秋祭人越多,场面越热闹,说明族人越兴旺,敬祖感恩之情越浓。
3食糕在重阳这天“食糕”,糕在汉语中的谐音“高”,糕就成为“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深港一带市民在重阳节自然少不了这么有意(彩)头的糕点食俗。深圳人延续到今天的有“九层糕(千层糕)”“松糕”“重阳糕”(雕饰两只小羊,寓意‘重阳’)“喜糕”和“菊花糕”等。在中国节俗中,节令食品往往占有特殊的位置,人们总以岁时节日作为向神灵献祭的供奉品,新收获的食物是最好的祭品;用新收货的黍稻做的糕点是重阳秋祭的供奉品,也是民众分享神惠的时令佳品。
4放纸鹞(风筝)重阳节放纸鹞,是深圳一个颇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深圳人玩纸鹞多在重阳秋爽季节,而不是北方的清明时节。上世纪80年代前,我们放的纸鸢,多数为四方平面,带两至三条作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近似,此鹞巧妙地融入天公神灵保佑的愿望而放飞。深圳客家人的纸鹞,朴素简单,只用彩纸裁成四方板凳形或八仙桌面般大小,取竹篾一只弯曲,一只垂直,用砂纸糊撑住彩纸四角,贴上尾巴弄好线即可放飞,这叫“马拉”或“长尾拉”。深圳西部广府人的纸鹞较为讲究,接近广州纸鹞风格,除了扎架、糊纸、描画外,很注重放飞的“线”,用作“斗鹞”,也就是斗谁放的高放的远。童谣有唱:“九月九,纸鹞断线天下走。”
5登高重阳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登高爬山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登高,“高”也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深圳古人秋日重阳也有游梧桐山、羊台山、福永凤凰等名胜,也有很多诗作留下。重阳节登山不再是过去权贵们的专利,如今已普及平常百姓家,成为健身、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时尚。“重阳佳节何处去,人间丹丘在羊台”,“羊台山登山节”是宝安区石岩镇和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在年香港回归之际始创的,已成功举办过10多届,成为深圳人的“保留项目”。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