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今日重阳莆仙人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每逢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莆仙民间也有着许多独特的节日传统美食,这些美味节令食品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的祈盼,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色彩。
一、春节前后莆仙红团、莆仙煮线面莆仙民俗中,红团象征喜庆和团圆。年关近时,村民们都忙着做“红团”。即用面粉或米粉为“面皮”原料,以红绿豆、糯米或地瓜干加糖煮熟为馅,皮包馅,用木印模印成圆月形,染上食品红,以“鸡叶”(学名囊荷)为衬底后放入蒸笼蒸熟,色香味俱佳。正月初一早,每人吃一碗煮线面,寓意“福寿绵长”。
二、端午节糕点、粽子、螺、午时蛋端午节在兴化十分隆重。民谚云“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划龙舟”。从初一起,人们就开始品尝糕点、粽子、螺,插艾草,到初五,家家用“午时草”煎汤煮蛋,人人沐浴更衣,在小孩额头、肚脐等处涂抹雄黄,吃“午时蛋”,谓之可壮身祛病。
三、夏令时羊肉、荔枝“荔城无处不荔枝”,荔枝是莆仙第一名果,莆田民间认为大暑这一天要把热气发透,全年方能无灾无病,因而在大暑日各家各户专食羊肉、荔枝。
四、七夕爆米花、炒糖豆、莆仙金粿七夕节则是炒糖豆(用铁锅把黄豆熟透后撒上红糖,翻炒搅匀后倒在大铁盆里焖一会儿,使黄豆和红糖凝结成块即成),其意是“吃炒豆、活老老”。当天晚上,人们边吃炒豆边观看天上牛郎织女相会。
民谣云:“十一十二,金粿尝味;十三十四,挑来挑去。”每逢“七月半”,“金粿”是莆仙民间的传统食品和供品。即把糯米浸水后磨成浓米浆,加适量食用碱制成,蒸成后形如圆盘,色呈金黄,故名“金粿”。金粿质粘软,不用刀切而用线割,味美可口。
五、中秋芋君米粉炒中秋吃月饼是我国各地的普遍习俗。但莆仙除了月饼,最普及的食物是煨芋头、炒米粉、板栗拌猪肉,俗称“芋君米粉炒”。
六、重阳节莆仙九重粿“九重粿”是重阳节敬老的最佳礼馔。把碾好的米浆倒在炊具布上,等一层熟透以后,再往里面倒米浆,如此反复九次,熟透了就变成了九道断层。等冷却后,用线或者刀子切成菱形,四边层分明,呈半透明体,富有弹性,软滑而柔韧,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
七、冬至汤圆冬至俗称“冬节”。节日前,家家户户将舂好的糯米粉加上适量水,揉成团,置于簸箕中央,全家围着“搓丸子”,捏元宝、称砣、银锭等,祝愿合家团圆,财源广进,六畜兴旺。冬节早,全家吃“丸子”,又把“丸子”糊贴在门框上,预祝来年粮食有余。之后,一家人带着“丸子”、水果、香烛等上山扫墓。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