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酸了,她怎么每个假期都在刷屏

发布时间:2024/12/26 13:45:39   点击数:

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分享一群特鼓舞我的老人。

他们没啥年龄感。第一眼看照片,绝对猜不出年龄。

博主

马姐,给人第一印象是特酷。金色短发,特会穿搭,墨镜blingbling。

你能想到她61岁了吗?

图注:

马姐年轻时和现在的照片

还有博主

康康和爷爷。他86岁了,应该是全网年纪最大的穿搭博主之一。

图注:

康康和爷爷年轻时和现在的照片

网上有年轻人夸他:全武汉最会穿搭的男人!

这群老人不仅外表潮,生活方式也特潮。

康康和爷爷穿搭偶像是权志龙。他爱看时尚杂志,看《Vogue》、《时尚芭莎》,找穿搭灵感。

马姐61岁这年解锁了滑板。为了和滑板更搭,她特意把10年前穿的牛仔裤翻出来,改小了一号。

竟刚好合身。

他们没有什么年龄不该做什么事的限制。

就像香港导演许鞍华,70出头时,她许了个心愿,要健身,练出手臂,练出腰的线条。

她想穿吊带。

她在香港演艺圈还有个有趣的称号,全香港走路最多的导演。

因为她经常走路勘景,走得还快。前年有人给她拍了部纪录片,要扛着机器在后面追她。

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的老年人吸引。

读者

zhous跳舞认识的大姐记动作比年轻人还快,前滚翻后滚翻不在话下。

最近还新学了自由潜。

读者

帆帆的妈妈56岁,拿了空中瑜伽教练证。她的下一个计划,是跳钢管舞。

该怎么去形容看他们时受鼓舞的心情呢?

第一直觉是年轻,这种年轻不是磨皮去皱纹,不是美颜无瑕疵。

你能看到他们的眼尾纹,他们的白发,但你看不到疲态。

他们的活法,是永不过期、永不泄气。

不要轻易用什么词定义他们。

他们不信。

比如画家黄永玉。93岁那年,他还开跑车。

有一回他正在院子里收拾自己的法拉利,白岩松上门看到吓了一跳:“老爷子,你都一把年纪了还玩这个!”

黄永玉很不屑:“我又不是老头!”

他过了90岁,就自称“90后”。

他说:“玩跑车是因为好玩,跑车就是一玩意儿!”

他们重新定义了“新手”这个词。

不是年纪小初学,而是什么时候学都可以。

林青霞结婚后才开始学写作。57岁,出了第一本书《窗里窗外》。

她学写作有多入迷?

那会香港文化圈有个传闻,如果饭局上有林青霞,她一定会从包里掏出新写的文章,向在场的人请教。

作家马家辉还说了一个细节,他家传真机经常半夜响动,那肯定是林青霞又发来新作。

图源:齐鲁晚报

今年她67岁了,还在写专栏。

那什么时候会停下脚步呢?

不会的,他们步履不停。

许鞍华75岁了,拍了一辈子电影,73岁时拿了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是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女性。

去年拍完《第一炉香》后,有人问她,这是你最后一部电影吗?

她特笃定地说:“当然不希望是最后一部。我还想继续拍,我还想去国外读书,学编剧,写写剧本。”

我一下想起那部讲许鞍华人生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英文名是“KeepRolling”。

“KeepRolling”是个剧组用语,意思是,别停机,继续拍。

他们会把自己的人生,KeepRolling,永不停机。

更令人触动的,人生漫长,高低起伏,

他们不会找时间要答案,他们给时间答案。

一位叫张四妹的老人,几十年只做了一件事,做拉祜族衣服。

她做衣服,不够快,年轻人觉得费时费力,但她守住她的衣服,今年56岁了,她还在织。

现在她做的衣服,她手里织布的技术,已经成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源:张四妹

他们在时间里找出路。

你经常能听老一辈讲这样的故事,从一无所有,到劈开出路。

一位53岁的创业者杨求良,年轻时他从贵州山里出来找工作,3年,无果。

他说,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一开始批发做小买卖,到现在,你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他创立品牌的围巾。

他的智慧是,“要把握自己能做的事”。

图源:杨求良

你更要看到的,是他们在与时间交手时,站立的姿态。

这里我想说学者叶嘉莹。

她99岁了,很多人都听过她讲古诗词,很美。她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要把不懂诗的人接到诗里来”。

诗歌是生活沤出来的。

里面,当然有苦涩。叶嘉莹的一生动荡,有时代变迁,有生活震荡,人生过半,女儿车祸去世。在葬礼结束后,友人看到她,“眼圈一红,就过去了”。

他们在时间里站立的姿态是什么样?

我想起叶嘉莹讲诗歌时的一个词,“弱德之美”。

她有解释,是在人生风浪里,

“我从不跟人敌对,我站住我的脚跟,努力不跌倒,做完我自己应该做的事。”

是的,生活有时极尽全力要将你打趴,但你可以从这群老人身上学姿态,

不要匍匐在地。

黄永玉就是这样的老人。动荡日子里,全家挤在极小的房子,没有窗户,他就在墙上画了一扇2米多宽的窗,画满鲜花。

最艰难时,他写诗劝慰忧心的妻子:

一辈子只谈过一次恋爱,中年是满足的季节啊。

让我们欣慰于心灵的朴素和善良。

我吻你,吻你稚弱的但满是裂痕的手,

吻你静穆而勇敢的心,吻你的永远的美丽。

因为你,世上将流传我和孩子们幸福的故事。

这首诗的名字叫,《老婆呀,不要哭》。

如今他99岁了,还在筹备岁画展。

有人说他,是“全北京最酷的老头”之一。白天写字,画画,出门坚持坐敞篷跑车,每周末看《非诚勿扰》。

该怎么形容这群老人带给我的触动呢?

媒体写黄永玉的标题,我觉得是老人从岁月里咀嚼出来的智慧:

“人只要笑,就没有输。”

为什么我今天要写这篇文章?

我们当下的生活,太缺答案了。这群不泄气的老人,非常有资格给一些信服的答案。

采访86岁的

康康和爷爷时,他反复和我讲了两句话,

一句是,“不逃避”。另一句是,“做点事”。

采访张四妹时,她身边围着一群年轻人,学习她织了40多年的拉祜织布技术。

她对她的衣服很自信,对这件衣服承载的文化,更自信。

你看,这就是时间的针脚。织下去,你会有信心。

我想起毕生都在研究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学者樊锦诗。莫高窟很苦,水是咸的,风刮在脸上很疼,出成果的时间,是按年算的。

中途她有机会可以离开,换一种人生。但她没有。如今84岁的她很笃定地说:

“我心归处是敦煌。”

不要小看这个答案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一个18岁的湖南农村女孩钟芳蓉敬仰樊锦诗,报考北大考古系。

媒体特地报道了这个新闻,很多声音都是,“不值”。她应该去选更值钱、更“值得”的专业。

但钟芳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她在给樊锦诗的回信里,说自己要找的,就是樊锦诗用一生在敦煌得到的答案,“心灵的归处”。

“希望追随您的脚步,找到心灵的归处。”

最后,我很想给你分享学者徐小虎的一段话。她研究艺术史,研究中国书画。

她80多岁还被年轻人夸“beautiful”。她说,80岁以后,太棒了!

看到这里,我特别受鼓舞。这些老人站立的姿态,和时间交手的姿态,在时间里给出的答案,让人看着,就发自内心地觉得“beautiful”。

所以,你看,人生是不过期的。

你要有信心。

撰稿、责编:丫丫又延

素材来源:南都周刊《爱上波伏娃的林青霞》;中国青年报《叶嘉莹:把不懂诗的人接到诗里来》;人物《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梁文道·八分许鞍华专访;《好好拍电影》、《掬水月在手》、《人物·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148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