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节,那些你不知道的习俗

发布时间:2017-6-23 18:49:02   点击数:
国庆的脚步已慢慢远去,接下来是连续7天的工作日,这对许多患有节后恐惧症的宝宝来说简直是场噩梦。在收拾心情准备投入工作时,有一个节日因为没有假期却可能被悄悄地遗忘了。它在古代象征着追思故人、敬老等;在当天,人们一般会插茱萸、赏菊、登高、踏秋等。想必很多人已经猜到了,它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想必现在很多宝宝都在节后恐惧症的恢复中,那就让小编我带领大家去了解认识下这个节日吧。

1.重阳节的起源说到重阳节的来源,要追溯到战国时代。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九日,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2.重阳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重阳节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意。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古代诗人对重阳节的纪念大家对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肯定十分熟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少我一人。这种背井离乡、思念亲人的滋味,在外拼搏的各位想必都经历过。也有如唐代杜甫《登高》中所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重阳节的历史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关于重阳节的诗句灿若繁星,这里便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找相关的信息喔。4.重阳节的活动习俗登高

说到重阳节第一个联想到的肯定是登高啦。为什么要登高呢?因为据传登高可以辟邪。

重阳为大凶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九月九日,日月逢九,二阳相重,而古人认为,逢阳数重叠,不能中和,有大凶之意。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人们为辟邪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代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期间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晒秋节,“秋”指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秋日映照下,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颇有一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生机。

看了这么多有关重阳节的知识,想必大家对重阳节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再忙也要多花时间陪伴家人,亦如双鱼岛一直陪着大家一样,因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64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