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细说重阳节中的道教内涵

发布时间:2017-9-2 15:11:58   点击数:

九月初九不仅反映了神仙谱系的不同面向,而且也体现道教的核心观念,“九九”寓意“久久”,更体现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九月初九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二九相重,又称重九节,周易中有“六阴九阳”的说法,所以也称重阳节。民间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

重阳登高望远

之说说重阳节那些事儿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nn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nnn重阳简历n中文名称:重阳节n英文名称:DoubleNinthFestivaln别   称:登高节、晒秋节、重九节、九九重阳等n节日起源:祭祀、自然崇拜n节日饮食:重阳糕、菊花酒、n节日活动: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等n节日意义:敬祖、敬老、感恩nn重阳习俗,不只登高nn登高nnn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n祭祖nnn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n敬老nnn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晒秋nnn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n赏菊nnn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n佩茱萸nnn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nn重阳节吃什么?nn饮菊花酒nn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nnnn中医证明,菊花药性甘寒微苦,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酒虽达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nnn吃重阳糕nnn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nnnn此外,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阳节时人们品尝享用的佳品。nnn吃羊肉面补元阳益血气nnn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五劳七伤。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可收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nn陕北有不少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nn最后为大家推荐一种nn“重阳时节的神药”nn黑木耳nnn(这个时节吃黑木耳的作用你都想不到!)nnnn防高血压!防高血压!防高血压!n秋冬季节之交为心肌梗塞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nn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n素中之宝——黑木耳最适合高血压人群食用!!!n重阳时节,这样养生nnnn当心秋燥nn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nn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nnn温暖睡眠nnn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nn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nnn避免盲补nn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nn起居有常nnn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nn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nnn心情开朗nnn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子女们应多跟父母唠嗑,多交流。nnn“重阳时节,老人应注重的养生保健方法”nnnnn孙思邈极为重视养生,亦是养生的实践家。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简单实用的养生十三法。nnnnnn1n---发常梳nn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n2n---目常运nn(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n3n---齿常叩nn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n4n---漱玉津nn(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n5n---耳常鼓nn(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n6n---面常洗nn(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2)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n7n---头常摇nn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n8n---腰常摆nn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n9n---腹常揉nn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n10n---膝常扭nn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n11n---常散步nn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常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n12n---脚常搓nn(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2)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n13n---摄谷道nn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重阳节与祭祖、敬老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因而也常与祭祖、敬老联系起来,并与除夕、清明、中元共同成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四大节日。

重阳常与祭祖、敬老有关

近年来,敬老崇孝成为重阳节的主要内涵,九月初九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而我们在敬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九月初九所包含的丰富的宗教内涵。

重阳节具有丰富的道教内涵

一百年前,法国传教士禄是遒(HenriDoré,-)编写《中国民间崇拜》丛书,描述了当时中国人的信仰生活,《岁时习俗》中收录的“中国的神佛圣诞及宗教节日历表”为我们了解传统中国人的节俗有很大帮助。

禄是遒《中国民间崇拜》

九月初九日:斗姆元君圣诞;拜天(金太祖收国元年,即公元年及以后各年皆于九月初九重九日行拜天之礼);张道陵云风台升天(在其岁,与夫人一起仙去);关帝飞升;真武(一些人称其为“玄武上帝”或“北极大帝”)升天;重阳节,放风筝的季节到来了;蒿里(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丘,亡魂聚集的地方,道教徒的乐土)圣诞;丰都大帝圣诞;杨葛二仙圣诞。

外来传教士的记录虽有偏差,但是基本符合国人九月初九的节日传统,而且其中大部分沿用至今。通过九月初九的多重宗教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它始终是与道教信仰紧密结合的,既有女神斗姆元君、男神玄天上帝,也有创教天师张道陵,还涉及死后世界的蒿里与酆都大帝,以及民间信仰中的关公与杨葛二仙公。

清代斗姆元君画像

斗姆元君是中世纪晚期道教中的一位重要女神,“斗”指北斗众星,“姆”指母亲,为北斗众星之母,继承上古时代汉族先民对星斗崇拜的信仰而来。她使得阴与阳在其内部属性中统一,并且通过个人修养与教团仪式参与“道”。她的角色既是宇宙阴性力量的代表、命运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普通民众的直接帮助者。

玄天上帝神像(资料图)

玄天上帝,又称玄武大帝、真武大帝、翊圣保德真君,象征北极星与四象中的玄武,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明代玄天上帝受到极高的推崇,成为镇邦护国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战神,明朝公家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而且在民间也有较大影响力。

祖天师升天图(资料图)

张道陵被奉为正一盟威道的祖师,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造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苍溪云台山白日飞升。张道陵及其子孙张衡、张鲁在巴蜀地区创立的天师道是道教最早的道统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道教,尤其是龙虎山正一道的发展。

道教九皇诞已成为重阳节重要民俗

除了以上所述,九皇诞也是九月初九的重要节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沿海省乃至东南亚。关于九皇的说法很多,一是来自于星斗崇拜,九皇大帝为一位名叫“九皇”的星君,或者九皇为北斗七星星君(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加上左辅、右弼两星君的合称,共有九位神仙,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为他们的诞辰日。二是源自南洋民间传说,九皇是反清复明的一位或九位义士。总之关于九皇爷诞的传说版本之众多,难以考证,但是这并不影响九皇诞在南洋地区成为最热闹和最有特色的庙会节日之一。

九皇星君(资料图)

无论斗姆元君、玄天上帝还是九皇大帝,都渊源于中国古代的星斗崇拜,是中国先民神圣生活的组成部分,又随着道教的发展渗透于道教的修行、科仪、符图、法印等方方面面。而九月正值初秋,天高气爽正是观星的好时节,浩瀚星空与神仙崇拜结合起来,附加在了九月初九这样一个“重九”的特殊日子,使之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宗教节日。

九月初九不仅反映了神仙谱系的不同面向,而且也体现道教的核心观念,“九九”寓意“久久”,更体现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免责声明转自网络。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70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