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云连学道思考上集

发布时间:2021-9-2 14:39:55   点击数:

云连学道思考之一:柔弱胜刚强

道家思想相对于儒家来说,人物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主要就是道德经,庄子主要就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几部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几千字而已,但其中的道理特别深刻,我准备就我自己的理解,用大白话的方式说明一下我的理解,因为只是学点皮毛,一定是理解不深,甚至错误,好在都是边学边思考吧。

学道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柔弱胜刚强,或者更甚者,就是反着来,好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种反过来想的思想,和佛教也是相通的,就是不要固守自己原有的信念,也许退一步海阔天空。

柔弱胜刚强就是说,有些东西看似很柔弱,但它的力量和能量根本不是你看见的和想象的那样,老子特别喜欢水,水看起来温柔和无形,但它可以滴水穿石,何等能量!

谈老子,很多人传说一个小故事,传说老子去见他的老师,老师很老了,就问他,你看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老师又问,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还在,老师就说,那就好,你回去吧,老子最后就悟出来这个道理,很多硬的东西很容易被摧毁,很多软的东西会一直生存,比如大树,很容易被台风刮倒或者被砍伐,但小草总是春风吹又生。

老子及其道德经就是教人们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甚至反过来看问题,也许反过来看并不一定是错的,只是人们的固有观念很习惯排斥反过来看,认为反过来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错的,而老子就是要打破这种是与非黑与白的界限,所以说是大智慧!

学道,看开,释然,自由,梦蝶飞翔,这是何等潇洒的特性,这就是道家!

云连学道思考之二:道教

就在去年的时候,我专程去了江西龙虎山,拜望道教的圣地,拜望张天师府,也见到了当世的张天师,说句实在话,让我有点失望,在张天师府里有几个道长在算卦,我也去占了一卦,发现他们就是一群江湖骗子,从天师的传承系统以及各种介绍来看,道教纯粹就是封建迷信,与老庄哲学思想离得太远!

道家其实就是老子和庄子对世界万物的规律的看法,逍遥游可以说是谈到了极致!道家思想其实特别简单,我心飞翔,随遇而安!但道教的出现完全说打着黄帝和老子的幌子,号称黄老学说,然后就开始设置各种旗帜、各种仪式、各种教会、各种炼丹、各种长生不老、各种三清观,他们把老子说成是太上老君,把玉皇大帝也拉进来,就把中国神话故事也融入其中,我看了以后特别搞笑,我问那些道长如何解读道德经,如何解读易经,他就跟我胡说八道!这些所谓道长都是江湖骗子!

据说道教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唐朝,李世民经过了玄武门之变以后,自己心里也有点内疚和不平衡,他要为自己为李家找一个出处,就找到了老子姓李名耳这个说辞,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信奉道教以教化大众,因此在唐朝道教盛行,佛教受压,其实一切都是统治阶级的需要。

后来道教要分成很多分支,最后存活的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张天师的五斗米教,还有就是王朝阳、丘机处、张三丰等传承的全真教,这两种道教都有很多信众,不过我也确实发现,道家确实无法在老百姓中流行,因为老百姓不懂,而道教就容易流行,因为老百姓从骨子里就喜欢迷信,迷信神仙保佑,迷信算卦和保平安,只要磕头祷告,不要读书学习,特别是我回到农村老家,更是体会到这些老百姓的心理需求!

道家和道教虽然都是出自老子,但完全是两回事,有很多人问我老子庄子为什么提倡炼丹,我只能笑笑,无法回答!当然我也仅仅是学到一点皮毛,继续学习吧!

云连学道思考之三:阴阳

其实道家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阴阳,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阴和阳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相互转换,阳盛变阴,阴盛变阳,阴阳平衡,这就是易经的思想,但易要比老子早太多了!所以道家思想也是源远流长,老子的道德经只是中华阴阳平衡思想在那个时候的集大成者,但阴阳并不是老子提出的。

阴阳思想追逐到谁呢?我感觉最靠谱的应该是黄帝,当年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都是和睦相处,但和蚩尤经常奋战,最后打败蚩尤,我专程去过河南新郑县参观过黄帝的故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故居的修建,不管是内部建筑还是外部的大广场和超大的荷花池,都是按照阴阳八卦的设计建造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五千年前的伟人,那里纪录着黄帝当年的丰功伟绩,今天的很多文明都是从他那时候启蒙的,特别是阴阳的理解,就造就了中国人中庸的思想,不偏激,不执着,过犹不及,适可而止,那时候黄帝就有了这些朴素思想。

后来我又去了陕西的黄陵县去参观了黄帝陵,并且特别幸运的是那一天正好是九月九黄帝的生日,所以重阳节的来历就是如此,那一天黄帝陵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我亲临现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听那些长者读祭文,感受到我中华文明的力量!

黄帝给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对龙的图腾、阴阳平衡、黄帝内经、道家思想等各个方面,从而逐步形成中华文化的架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思想要比儒家思想早了多年,道法自然!源远流长!

云连学道思考之四:比较

我读道德经时,给我最大冲击的就是这一段,因为感觉这个思想很像佛家的空,其实我们所有坚信的观念和事实都是由于我们的认知带来的,都是对比出来的,就像物理学里说的参照物,如果没有参照物,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运动之中,就如同我们现在所谓的静止,还是跟着地球自转和公转,只不过我们没有对比无法察觉而已,所以所有的所谓事实,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对比出来的而已,参照物变了,也许结论就变了,这样的思想老子那时候就说的如此清晰,实在让我震惊!这一段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一段话太精彩了,我理解就是所有人认为美的东西很美,是因为大家有一个队丑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标准或参照物,比如当下时兴苗条,胖的人就是丑,瘦的人就是美,相反唐朝的时候丰满就是美,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说追求强悍和霸气,总在,美和丑其实就是一个看法,没有绝对,同理善也是如此,大家都追求善,只是因为大家对不善有了一个看法,比如中国人原来说奸商很不善,现在认为无商不奸,所以对奸商的容忍度就宽了很多!

老子对于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前和后、音和声等,这些相对的东西看的特别自然,都是相互依存,甚至互相转换的东西,一个艰难的生活过习惯的人,换到一个平凡生活后就特别满足,就觉得特别容易,但这种生活再过上多少年,或者他经常看见富人的生活,他的心思就改变了,又开始抱怨,开始不满足,开始做梦起来!

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的心在动!六祖惠能的名言告诉我们,不要被我们的比较心和分别心禁锢住,我们经常换位思考一下,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退一步海阔天空!想开了,问题和难题也许就自然解开了!

云连学道思考之五:上善若水

在道德经里,老子多次提到水,他最赞赏水的品德,利万物而不争,水的温柔,水的无形,水的适应力,水的坚持,水的能量,这就是温柔的力量,坚持的力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水是万物都离不开的最珍贵的东西,但他从来不争功!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争功的人吹牛的人往往都是平庸的人,真的大家,无需争!不争所以无人与之能争!

水永远下流,流到最低处,所以低就是高,大国下流,就是你如果很强大了,就不要高调而要低调,要宽容和包容,这样就容得下所有的人和事,自然你得到的也就越多,就如同湖泊,地处最洼,但水最多!

水处在很多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如同有些人干着大家都不愿意去干的工作,研究着所谓的冷门,正是因为参与的人少,所以你容易脱颖而出,老子的道家思想就是说正反话,有时候好就是坏,坏就是好!

选择好的环境,好的团队,与好的人交往,发善心,必有好报!

云连学道思考之六:不执着!

两天没写思考了,这几天实在太忙,今天有点空,可以自我享受一下,空下来,学点感悟!

不执着,本来是佛家的核心思想,但也是老子的根本思想,就是没有绝对,没有是非,正反两方面,阴阳相转换,你太执着了,就会把自己整的很累,最终结果也不一定就好,相传当年孔子去拜见老子,老子就劝孔子不要太执着,不要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太勉强了,但最后虽然孔子尊称老子是龙,但孔子还是创立了儒家不断进取,老子创立了道家无为而治,谁也很难说服他人,谁都是从一个视角看世界,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活着,并追求自己眼中的人生意义,追求自己认为的幸福,没有绝对!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认为曲才能全!洼才能盈,少才能多,多就会惑,凡事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太争强好胜,凡是大树,都是空心的!房子之所以有用,因为有空间可以住人,空就是多,谦虚才是最有力量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思想不是消极,而是从容!

实际上,现实中,有时候等待就是一种最好的进攻!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真做到冷静地等待,其实最难!需要定力!需要冷静!需要从辱不惊!需要细致观察和周密部署!很多时候,敌我对阵,你沉住气了,对方就忍不住先出牌,就会露出破绽,就留给你一招制胜的机会!

不执着、虚空、等待、无为,从而无不为!这是大智慧!

云连学道思考之七:大家

我经常在电视上或者现实中,碰到一些高人,或者称其为大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谦虚、朴素、包容、温和,没有年轻人那些的咄咄逼人和争强好胜,但普通的言语中,让你感受到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些人已经经历过大风大浪,经历过大富大贵和大坎大珂,那一份淡定和平常心,就把我镇住了!我想起了道德经的这一段: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智不割。

大家就是已经到达过高峰,并且看惯了顶峰的风光,所以很淡定地跟爬山的我们说:大家努力!跟登上一个小山坡看见好风景而欣喜若狂的我们说:加油!大家都很简单、返璞归真!大家都很纯粹,赤子之心!

大家有大爱,爱大家!他真心地为你的进步而开心和祝贺,真心地为你的不当和忘乎所以而着急和点醒,因为他无需跟你争,他不争,所以当你要跟他争的时候,他朝你笑笑,鼓励你,真心给你支招,最后你会发现,你和他根本差很多个层次!

经历过,才会有感受!看见过那样的风景,才懂得什么叫美!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见过的人,见过的事,都是风景,都是故事!珍惜现在!感恩过去!期待未来!活着真好!

云连学道思考之八:平衡

在学道的过程中,反者道之动,这个词给我很大的触动,什么是反者,就是循环、就是变化,就是矛盾转换,就是阴阳平衡,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看人的本身,就发现人自身就是自我保护,比如人的情感就是平衡,每一个人,一般来说,就是一半是开心,一半是不开心,否则就出问题了,比如你太高兴的时候,就会乐极生悲,所以自己或者家人朋友就会提醒你,不能忘乎所以,这时候如果你够冷静,就会有一些警觉和调整,相反,如果你碰到特别郁闷动事,你也可以找到平衡的方式,比如喝酒,比如睡觉,比如大哭,比如家人朋友的陪伴和安慰,这样就会唤起正向的情绪,所以说,人本身就有一个平衡机制,这是人的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自我保护的设置!

实际上,大自然也有如此平衡和转换的机制,就是一个物质太强了,就会遭到天敌的攻击和其它要素的遏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万物生长的规律,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比如枪打出头鸟等,大自然也是有生命的,规律就是平衡!

弱者道之用,因为从弱到强是一个规律,柔弱反正正在走在成长的路上,相反刚强已经到达顶端,已经开始走下滑路,弱者会被扶持,会被同情,会被道所用,这就是易经的核心观点!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家其实就是探究万物的源头,万物都是从有形的东西转变来的,但有形最初是从无而来的,这个无,就是道!就是一种常!什么是常,就是阴阳转换,就是变化!

万物平衡,成住坏空,其实这个道理道家和佛家是一样的,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相反,在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要戒躁戒躁,要保持冷静,居安思危,这样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动的思想!

云连学道思考之九:知常

老子在道德经里最推崇的就是常,所谓常是相对变而言的,就是说万物都是变化的,但变化其实是表象,变化都是周而复始的,都是有规律的,这些变化背后的规律是不变的,就是常!就如同我们研究历史多了,就发现实际上世上没有新鲜事,当今的所谓奇闻怪事其实都是历史的翻版,都会在历史上找到佐证!其实无需生气,无需沮丧,都是缘分,都是常!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出来的道,其实不是常的道,都是平时走的道而已,弯弯曲曲,不是常道道,真正的道普通人看不见,真正看见的也说不出来,因为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

名可名,非常名,名就是定义,就是概念,就是说法,可以拿来说的概念,都不是常的名,道和佛一样,不可说,不能说,一说就错,只能悟,悟到了,一笑,就心开了!既然心开了,何必再去争辩它是什么,如同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关于一尊佛和一坨屎的玩笑,心到那个层次,看到的就是那个层次的风景,无需说!谁也说不清!

常,就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净不垢,但要看清它,确实特别不容易,需要静!需要跳出局外看!需要深入去看洞察秋毫!需要从高空看看见全貌!格物致知也好!致良知也好!大善大智也好!都需要修炼我心,还要专心致志!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观复!就是观察周而复始的变化,你看见变化的规律,才会看见事物变化都是循环,这就离发现其中规律不远了!反复观察,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再去循环,这就是戴明博士的PDCA循环法!没有循环,如何提升!

知常,就是掌握其规律!何为规律?其实就是阴与阳!何为阴与阳?本质就是动力和阻力!找到关键的动力!包括驱动的要素和关键的积极的人群,努力激励他们!然后再找到最大的阻力!包括最难的困难、最捣乱的消极分子!下决心清除他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很多困难之所以难!因为你没找到常!常找到了,复原来如此之顺!观复知常而已!

云连学道思考之十:道生一

道是什么?其实谁也说不清,说得清的,都不是真的道,只是表象而已,就如同佛陀说,你们说看见佛,就是谤佛,你们说读到真经,也是谤经,真正的道,其实无形,就如同幸福是尾巴,你永远抓不住它,但你放心的前行,它就会默默地跟随,道,只能遵从,无法名状!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因为已经笃信,所以奉行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无需多说!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将信将疑,不置可否,就如同我们大家,对于道,都是皮毛,都是未曾入门!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个特别形象,很多没有悟性的人,连很多概念都没搞清楚,就妄加批判,笑话,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特别可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就是指混沌,那是万物之初,记得我读到大和小,大外无物,所以为至大,或称太上,小内无物,所以微之至微,以至于无法再分,道就是至大和至微的东西,因为在现实之外,所以无法表示,强给名称其为道,也称为大!

一生二,就是指阴和阳,也可以称其为时间和空间,这样就变成了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二生三就是结构,三生万物就是成长!

我理解这段的意思就如同企业,企业的诞生最初应该来自于创始人的一个梦想和愿景,这就是初心,这个初心很多时候根本说不清楚,但确实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所谓不忘初心,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初心根本不是墙上挂着的口号

这个初心当遇到时间和空间两个条件时就产生了企业,这就是一生二,也有动力和阻力并存,机会和威胁并存,优势和劣势并存,所谓SWOT分析,实际上就是要保持阴阳平衡!

二生三就是商业模式,就是组织架构,就是分销网络!就是结构化设计!

三生万物,就是消费者教育,就是品牌定位和品牌宣传,就是品牌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忠诚度!

道、妙不可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21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