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转重阳佳节,喝杯小酒,听听重阳的故

发布时间:2022-5-9 16:13:59   点击数:
北京儿童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3/8810664.html

九月九的酒

在《易经》里,“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常在此日举行祭祖、推行敬老崇孝活动。在年,经法律规定,每年农历初九被定为“老年节”

重阳起源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到重阳的饮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到了魏晋时期,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重阳节到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古人将重阳与上巳(九月九和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也就是季节交替的时间界标。

重阳习俗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能用来做成重阳节的饮品。民谚曰:“九日重阳,携酒登高。”这里的酒就是菊花酒。据说古时候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门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起用来酿酒,于次年的重阳节才可以开坛饮用。

菊花可以明目、治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气之效。

古代还有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佳节,天高云淡,是菊花盛开之时,适合饮宴赏菊。晋代,陶渊明爱菊成痴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奉为“九月花神”。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菊花诗中的名句。

重阳节饮食以吃糕为最,此习俗源于魏晋时代,初称面饼,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阳糕,明清则称花糕。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作,以枣、栗子、肉为作料。

此外,重阳节的一些娱乐活动有围猎、射柳、放风筝和举重旗等。

重九暗香初歇,且拿秋风画冷屏步履微停,重阳约仰首秋色漫天里茱萸遍插,惟念人长在同饮谱新曲,撷黄话旧年重阳思念九月九的酒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

原文转载自网络,用于公益宣传;

歌曲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29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