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味道九九重阳不止登高赏菊,还有这些

发布时间:2016-11-23 10:45:46   点击数: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双数为阴数,单数为阳数,九为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把它称作“重阳”或“重九”。农历九月,正是金色秋收之际,加之“九”与“久”谐音,“久久”又有“宜于长久”的意思,故九月初九又是中国人的“老人节”。

重阳称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南北朝时,南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已有汝南人恒景跟随仙人费长房游学,九月初九举家登山戴茱萸、喝菊花酒,避过了灾祸的记载。相传,汝南(今河南上蔡)有个青年叫恒景,住在汝河岸边。汝河里有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恒景决定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东南山有个叫费长房的神仙,可以除掉瘟魔。恒景不畏艰辛,在仙鹤的指引下寻到费长房的仙居。恒景在费长房的门口跪了两天两夜,费长房有感于恒景为民除害的心切之情,答应收他为徒,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送他一把降妖青龙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训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费长房对恒景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已学成本领,赶紧回去为民除害,我给你一包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坛,让你的家乡父老登山避难。”说完,仙长招来一只仙鹤把恒景送到了汝南。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吩咐把乡亲们领导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一切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向乡亲们的山岗扑来,但是当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时,便戛(jia)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青龙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下来便把瘟魔刺死了。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九月初九,携老扶幼,登高戴茱萸,喝菊花酒,相沿成俗。至今,上蔡仍保存恒景当年登高避祸的遗址------望河楼,上蔡县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重阳节期间,已近晚秋,天气凉爽,空气清新,且正是菊花盛开之时,人们登高望远,赏菊吃糕便成了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明诗曰:“重阳食糕赏菊,文人登高为乐”。花糕又名重阳糕、菊糕、发糕,是用枣泥、银杏、松子、杏仁等为馅制作的面食糕点,其松软、蜜甜、层次分明、色泽富丽。讲究的重阳糕要制作九层,像座宝塔;还有上面有两只小羊,取重阳之意;也有的在糕上插小彩纸旗,代表茱萸,以图吉利。家有老人的在这天不仅要吃重阳糕,还要吃寿面,或者全家聚会,敬祝老人长寿并祈祝家人平安健康。

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我国自东汉时便有重阳赏菊、喝菊花酒的风俗。菊花,别名黄华、霜花、九花、金蕊等。菊花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有“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的记载,因此菊花有“延寿花”之雅称。我国是菊花的原产地,一般白菊花和黄菊花都可入药,作为药用菊,安徽的“亳菊”及“滁菊”、浙江的“杭菊”、四川的“川菊”、山东的“济菊”、河南的“怀菊”是菊花家族中的佳品。祖国医学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能散热解表,清肝明目,并有解毒作用。菊花除药用外,还可烹制菜肴或制作茶饮:

菊花降压茶:将怀菊花、决明子、山楂片、绿茶用开水泡饮,有清肝明目、散热降压、降血脂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头痛、眼结膜炎、视力减退等慢性病患者。

菊花鸡片:将鸡脯肉切成薄片,加蛋清、湿淀粉、盐、料酒、胡椒面调匀上浆,下入五成热的油锅中滑散,捞出沥油。锅内留少许底油,加入葱、姜、蒜片煸香,下鸡片煸炒,兑入黄酒、鸡汤、白糖、胡椒粉、盐等调好味,勾入流水芡将用冷开水漂洗净的菊花倒入锅中,翻炒均匀即可。此菜补养五脏,祛风明目,益血润容,用于秋季痈肿、风火眼赤、高血压等。

生汆菊花鱼丸:将草鱼肉去刺剁成肉泥,加入蛋清、菊花碎末、味精、盐、料酒、湿淀粉搅拌上劲、锅内加高汤或清水,加入料酒、盐、生姜、胡椒粉、烧开后撇去沫,将菊花鱼泥用勺子做成丸子下入汤中,待鱼丸熟后,加入香油即可。吃丸喝汤,适用于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头晕头痛等。

点亮智慧,点击左上角“味道光阴”







































昆明治疗白癜风
防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23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