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重阳I佳节又重阳,九九思亲浓
佳节又重阳
九九思亲浓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故曰九九重阳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登高节、“踏秋”,因“九”与“久”同音,中国又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所以后来又被视为“老人节”。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被赋予了很多意义,也有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节日习俗,比如,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①
登高远眺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登高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文娱活动,早在西汉时就有了,到了三国和晋朝时,这项登高活动就固定在九月九日。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金桂飘香、瓜果成熟……山间景色宜人、空气新鲜,能促进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一些慢性病人的健康很有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登高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等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因此,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即锻炼身体、健身祛病,又留连风景。这一天里,年轻人往往伴老年人登高秋游,回归大自然,活动筋骨,陶冶性情。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其一,古人非常崇敬山神,认为山神能保佑人远离灾害,所以人们在“九为老阳,阳极必变”的九九重阳之日,登山拜山神,以求吉祥,避免灾祸,之后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
其二,到了重阳节,秋收已经结束,人们闲暇时间相对较多。此时,山野的野果、药材等也刚好成熟,大家就会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当时,人们称之为“小秋收”,登高的习俗正是由此演变而来。
②遍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英的习俗,早在唐代就已盛行。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佩茱英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风土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以此日茱英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英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
唐代郭震《秋歌》卷二也说:“辟恶茱英囊,延年菊花酒。”大多为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英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
除了佩带茱英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宋代,还有将彩增剪成茱英、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③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④
观赏菊花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始于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是个“菊迷”,深得菊之佳趣,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他的赏菊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诗中写道:
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
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我国历代文人无不赏菊、咏菊。连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曾写下菊花诗明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⑤
饮菊花酒
重阳节赏菊,又派生出饮菊花酒的习俗。
唐朝诗人崔曙有“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的诗句。菊花杯即菊花酒。又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日月梭飞,转盼重九……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必二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这则史料,透露了菊花酒的酿制过程,“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
当菊花花蕾含苞待放,采花蕾叶茎和适当的茱萸叶茎,杂以黍米酿制,待次年九月九日开坛取饮。茱萸是茴香科落叶亚乔木,又名药枣皮,果实可吃,茎叶入药,古人将其为驱邪神物,美名“辟邪翁”。菊花气味芬芳,是延年益寿佳品,美名“延寿客”。
当然,重阳这一天
我们最应该记住的是
它是尊敬老人的节日
不管你身在何方,都给家人一句问候吧,这才是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最大意义。
?
-END-
◇
-++福利社-++-
互动话题
重阳佳节,在外的游子们
不能陪在父母或其他长辈身边
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的吗?
这个重阳节,一起为长辈送上祝福
我们会在互动的小伙伴中选出1位幸运者
送出入古福利社神秘礼品一份!
福利社礼品皆为各家老字号
古法技艺倾力呈现的好礼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编辑版权归入古所有
投稿、合作请联系:LZHplus
LZHplus.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