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重阳节随想
重阳节随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在枪林弹雨中,在战火纷飞时,毛泽东同志于戎马倥偬中挥笔填词,还有着如此浪漫的情怀。
斗转星移,日升月落,传统节日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改革开放,各种为经济搭台的新造节日如雨后春笋,加上许多洋节日漂洋过海而来,并颇受追捧。于是乎,传统老节备感冷落,常常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在这个以高速为时尚的现代社会里,传统节日可能会被不少人忽略。我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基本上是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长大的,尽管外表要紧跟时尚,如上网冲浪、用“伊麦尔”写信等,但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加上还有八十高龄的慈母在世,今天这个好日子——我自然记得的。
据有关记载,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朝,有了正式的名分——尽管是民间的。这以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关于重阳,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因地而异,于是就有了有登高、踏青、赏菊、饮酒等许多习俗。古今文人墨客传下来诗词,最熟悉的还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久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我的心田里,它已经不是一首诗,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寄托着亲友情感的载体;它,已经渗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中,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
然而,时至今日,传统节日正日渐衰微。在许多新生代心目中,不少传统节日,似乎简化为一顿饭、两瓶酒,那些历史的、文化的、情感的因素只剩下一个遥远的模糊背影……“80后”和“90后”们,他们可以在平安夜“今夜无眠”,可以为圣诞老人而大煲“电话粥”。但是,却不愿意在重阳节打一个问候电话,甚至发一条祝福短信。
但愿我们的发展,不是以牺牲传统为代价,因为,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啊!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联系。
军工圈—军工行业第一公共平台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