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在这里发现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19-3-4 11:43:32   点击数: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

又是一年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年被定为老人节,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被确定为老年节。

在此,小编衷心祝愿各位老人们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节日由来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自汉代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由此,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九日与钟繇书》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在唐朝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活动一直流传至今。

而重阳节的习俗也是相当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远眺:健身畅志

九九重阳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当属登高了。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凡是相对高的地方,都可以登。重阳登高,即是秋游,有陶冶情感的成分在其中。其实,古人早已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重阳登高实际是鼓励人们走出户外,运动肢体,活动筋骨。

一般说来,秋天温差小,山间景色也很宜人、空气新鲜,能促进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一些慢性病人的健康很有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登高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等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佩戴茱萸:治寒驱毒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所佩戴的茱萸(即吴茱萸),其子实又名“越椒”、“艾子”,为常用中药。《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其实茱萸服用还可防病治病,“井上宜种茱萸,叶落水中,饮此水者,无瘟病。”其子实还能泡酒。

饮菊花酒:活血降脂

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饮菊花酒。重阳饮菊花酒能强身延年,古书记载“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所以菊花酒历来颇受人们的钟爱。

菊花除了观赏价值,本身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及一定的降压功效。对于有高血压、急躁易怒的人,在赏菊之外,还可以适当地饮菊。但他也提醒,平常脾胃虚汗的人要慎用。

吃重阳糕:健脾益胃

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既颜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时又能健脾益气。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迈的父母是孩子们的牵挂

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双鬓

却不改他们对孩子深深的爱

重阳节

回馈家里的老人吧

中商百货推出特惠秋衣

高领秋衣79元/套

秋衣元/套

秋衣元/套

家居服元起售

一件保暖的内衣

代表子女浓浓的爱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白癜风告别援助
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94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