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今日重阳节告诉你今天该怎样过

发布时间:2020-10-20 10:09:17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重阳诗如今已家喻户晓。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古时“登高”的意义:躲避疾病灾祸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因月、日两九相重,九为阳数,故称“重阳”,也叫“重九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常常与人对自然时序的意识相联系。有研究认为,往上追溯,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对“大火”的祭祀。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而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人们在这个时节举行祭祀仪式来为之送行。

原始的祭火仪式在后世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衰亡。但九月时节,阳气衰退,气候由暖变寒,草木也开始黄落,人们对这样的时季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乃至敬畏,所以登高避忌解厄的古俗作为重阳节的核心,依旧传承了下来,只是世人对此有了新的解释。

那么,登高何以能避灾祸?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的一则传说是这样解释的:

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戴茱萸囊,盖始于此。(“此可以代也”意为“这些牲畜代你们全家受灾了”。)

显然重阳节登高避祸并非因这个故事而起,但传说的确立却是重阳节相关信仰、仪式获得“合法性”的一种象征。与登高相伴随的饮菊花酒、佩戴茱萸这样的节俗也得到了更符合民间思维方式的解释——因为它们能让瘟魔退避,人们由此可以远离疾病灾祸,保持健康安乐。

现代“敬老”的风气:未与传统断裂

今天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政府于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年又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重阳节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这个现代的敬老节,可以说是“传统的发明”,但这种“发明”并非凭空而造。传统以登高避祸为中心的重阳节,本来就有祈祝长寿的内涵。所以从“登高节”到“敬老节”,其文化意义没有与传统断裂,反而是一种继承与发展。

避祸避灾到祈福祈寿的文化心理变迁,在重阳节的两个民俗事象——茱萸和菊花——也可以得到反映。茱萸是一种药用植物,常绿小乔木,秋天会结成熟后呈红紫色的、气味辛香的小果实。人们采集这结了果子的茱萸,或置于布囊中佩挂在手臂上,或插戴在头上,并给了茱萸“辟邪翁”的雅号。

除此之外,“簪菊”的习俗也很普遍,如杜牧诗歌《九日齐山登高》中所言“菊花须插满头归”。菊花又名“延寿客”、“不老草”。插茱萸与登高的结合,比簪菊要早。但宋元之后,佩茱萸之风渐少,簪菊之风日盛。

“辟邪翁”与“延寿客”,同样是对于生命的追求,但两者的意义指向有所不同。插茱萸,是出于对疾病灾祸的恐惧寻求躲避消解,指向当下;簪菊花,是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对现实世界把握度的上升,更多指向对于未来的祈盼,希望长寿延年,将来的生活幸福美满。“延寿客”的地位最终盖过“辟邪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的演变,而从“登高节”发展到“敬老节”,同样基于此。

原来如此,我懂了,其实“敬老”就是对“登高”习俗的文化延续,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对,无论“登高”还是“敬老”,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而健康的传统习俗,应当好好将其传承下去!重阳节的节俗还有哪些?食重阳糕:形制多样但求“高”

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糕类食品在汉代已出现,但尚无“糕”之名,叫“饵”或“蓬饵”。到了六朝末年,重阳节俗已确立,“糕”这个名字也诞生了。

自唐宋起,重阳食糕越来越流行,糕品形制也十分多样。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则在糕上插小红纸旗,或者放置狮子、小鹿之类吉祥的装饰品。因为这样的精美斑斓,重阳糕后来又称为“花糕”。

由此可以看出,重阳食糕,吃的不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食材选制的情趣和心思。

赏菊食菊:菊花酒须隔年造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的风俗,所以古时重阳又称“菊花节”。

独立寒秋的菊花,象征不老和长寿,又寓意品质的高洁。晋代诗人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也以诗、酒和爱菊出名。后世文人效仿他,将赏菊、宴饮和赋诗结合起来,留下了许多别具情趣的诗歌。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这样写:“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既写出了赏菊的欢欣,也以物喻人,道出了诗人在人生的“秋季”那颗老当益壮的心。

菊花如何入食?除了菊花茶、菊花糕,对重阳节来说最重要的自然是祛灾祈福的吉祥之酒——菊花酒。《西京杂记》记载了此酒的制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可见古时这轻身延年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酿了来年喝。

重阳诗篇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已至,我们不仅仅要将重阳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传承下去,而且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来孝敬自己的亲人,让传统的孝爱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06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