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本日重阳节
本日重阳节
重阳又称老人节,九月初九“99”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家有老人,勿忘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在周易中“9”为老阳,双9为重——重阳节,这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构成,到了唐朝,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诗中的名篇。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1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此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依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涵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现在的重阳节已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风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赏心悦目、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朝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话说有一年过重阳节,桓温照例带领幕僚到龙山登高,饮酒赏菊吃九黄饼,他的从军孟嘉也在其中。龙山又称八岭山,在江陵西北12千米,东距著名的纪南城5千米,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5千米,为南条荆山之属山,因其山势蜿蜒仿佛游龙而得名。席间一阵山风吹过来,吹落了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仍然风度翩翩。桓温凑趣命孙盛作文戏弄孟嘉。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在坐的人无不惊佩其才思敏捷,气质非凡。因而,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萧洒儒雅之士。至今,江陵城西北10千米处龙山上还有著名的落帽台遗址,封域高8米,周长米。
孟嘉落帽成佳话,历代文人墨客到江陵,没有不赋诗歌咏的。李白有《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有留人。”孟浩然《九日》:“九日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寻故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唐代宰相令狐楚、宋代诗人杨万里在重阳节游落帽台后,写下了“贵重近臣光绮席,笑谈重事落乌纱”和“闲门幸免奖乌纱”等诗句。龙山九黄饼也因此久负盛名,成为传统名点,千年不衰。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因“99”与“久久”同音,9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久长长寿的含义,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截至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可能就有你我白发苍苍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依然健康。今天重阳,一起许个愿,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重阳登高,防雾防风防雨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但是今天出门游玩可要注意,南部、山东中南部、江苏、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山西东部、陕西关中、贵州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千米的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米的强浓雾。另外,今天白天,南部、山东北部等地有中度霾。
而在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华北北部、辽宁西部、青海东北部和西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夹雪。南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偏南、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中北部等地的部份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台湾东部等地的局地有大到暴雨。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有4~5级风。
重阳风俗,不只登高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风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赏心悦目、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敬老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提倡全社会建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存了“晒秋”特点。“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落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行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佩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重阳美食,传统地道
饮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搀和在准备酿酒的食粮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中医证明,菊花药性甘微贱苦,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酒虽达不到“使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贺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求的重阳糕要做成9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烛炬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另外,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阳节时人们品味享用的佳品。
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1”,有一百减1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99”之典。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五痨七伤。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可收进补御寒的两重效果。
陕北有很多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
重阳时节,这样养生
当心秋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温暖睡眠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遭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脸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因此,这个时节,入眠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避免盲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但是有些观点并不是合适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本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求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构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多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示他们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心情开朗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绪不顺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引发多种疾病。子女们应多跟父母唠嗑,多交换。
西安西五路真灵验TEL
吉祥物·批八字·看风水·起改名
专业从事真灵验开光吉祥物请送直营店,有根有据、开光加持,真灵验开光吉祥物以佛文化、易文化、道文化、传统文化、吉祥文化为基点,趋吉避凶、转运生旺之首选灵物。
结缘迎请移驾至西安西五路64号
(省政府北门向东20米路南)
顶级坐堂大师亲临候驾
祈福-杨居士
阿弥陀佛“浏览原文”会聚历史影响未来我们集大成西安西五路真灵验旗舰店TEL↓↓↓
本日重阳节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三门峡微事”加入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多年的历史。
“重阳”也叫“重九”,由于《易经》中把“9”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中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使人长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朝就成为节日了。
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99重阳节各地风俗概览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9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由于重阳节正是天高气爽的季节,登高成了人们重阳节最乐意的事情之一。唐朝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风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便。讲求的重阳糕要作成9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现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爱菊出名,后人效法他,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时,重阳赏菊之风十分盛行。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朝就已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朝就已如此,历代盛行。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晚上月上树梢,人们爱好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餐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河南,开封菊花会闻名遐迩。每逢重阳佳节,不但民间有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庭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乃至还开“菊花花会”。明清时期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仍然盛行,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现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换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酷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内容来自络)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