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老爸老妈艺术团你陈三,我五娘,一搭就
泉州广播电视报闹热报名啦~~
只要是热爱艺术的老爸老妈,都欢迎来报名
报名--(小王)
人物名片
艺术老妈
陈爽、姚淑爱
艺术兴趣:
南音、梨园戏
艺术老妈:陈爽(左)、姚淑爱(右)
唱南音的姑娘是不是都比较美丽呢?这是第一次看到老妈陈爽脑海里蹦出的反应。纤细的身材,微卷的短发,弯弯的眉毛,淡红的唇膏,笑起来眼睛弯弯,偶尔轻轻地将掉落在眼前的头发别在耳后,如果是在古代,这应该满足闺房之内小姐的形象标准吧。然而,陈爽曾经却在梨园戏里反串1书生陈三,与姚淑爱共同搭档,一演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前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姚淑爱所在的社区要为老人们做一场专属演出庆祝节日。节日当天,高高的戏台上高甲戏、梨园戏等接连不断,老人家们在台下意犹未尽。这时,一阵掌声响起,陈爽和姚淑爱搭档的《陈三五娘》片段2出场演出。穿着书生服装,带着头套,梳着发髻的是陈爽,穿着小姐服装,带着珠钗的是姚淑爱。面对面坐着的陈爽和姚淑爱回忆起了第一次表演的场景。“我还记得当时我比淑爱高一些,就选了陈三的角色。”陈爽比划了下身高笑着说:“总不能让我一个高的人演小姐,这样搭配多变扭啊。”自从有了第一次默契搭档演出,后来的十多年里,陈爽和姚淑爱一直配合得很好。“淑爱她今年78岁,我今年68岁,别看我们俩差了10岁,搭档起来,很多人都说好。”陈爽介绍说,她们之间如此大的年龄差却能配合完美,主要是因为她们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喜欢南音、会唱梨园戏,这让她们之间有很多话可以聊,排练起来十分默契。
陈爽和姚淑爱在更早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她们都在南音圈子里。“当时唱南音的人不多,地方那么小,来来往往就相互认识了。”陈爽和姚淑爱都是属于在家长眼皮子底下偷偷摸摸学南音的人。“以前有句话叫‘宁娶不到老婆,也不娶梨伶’3为此,爷爷奶奶非常严厉不许我们学南音,唱梨园,就怕嫁不出去。”虽然爷爷和父亲都是南音老师,但陈爽学习南音却得小心翼翼,只能偷偷地听,偷偷地看乐谱。“父亲不似爷爷一般严厉反对,偶尔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请教一下。”到了后来改革开放,思想渐渐解放,父亲还为陈爽请了南音老师。在这段跟着老师学习的日子,陈爽的南音水平进步最快,无论是唱曲的姿态还是神情,都颇受老师影响。相较于陈爽的科班出身,姚淑爱完全靠自学。开信用社、送信、教幼儿园、教小学,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闲暇时间,姚淑爱都会自学南音。能将对南音的喜爱坚持下来,对陈爽和姚淑爱来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孙子们都很大了,不需要我们照看。大多数的时间里都用来围绕南音开展训练了,要么在家练习,要么去老年学校和同学探讨,偶尔还会被邀请去表演。”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陈爽和姚淑爱都觉得十分满足。
名词解释:
1: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的一种演出方式,主要是指演员扮演行当以外的角色。现被用来表示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情形。
2:《陈三五娘》有五十五出剧集,每一出都有一个多小时。一般演出时,只选择其中的片段表演。
3:梨伶:梨园名伶。
泉州广播电视报
为新时代的老爸老妈们
打造一个梦想的舞台
老爸老妈艺术团
挖掘身边的才艺“潮老人”
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都可以来报名参加!!
报名(杨记者)
◆来源:泉州广播电视报
◆作者:王婉清
编辑
锦鲤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