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科普重阳的由来与习俗

发布时间:2021-9-19 16:12:16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m.39.net/pf/a_4442971.html
                    

重阳节,早在战国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间,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一个传统佳节。“九”为阳数,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阳数相重的日子,这才有了“重阳节”的名称由来,也称“重九节”。

重阳节几乎是处在年尾时段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阳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必须要依靠前人总结的教训、祖先遗留的智慧来耕织种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种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中国古人,对于先祖的无限敬重、对于祭祀的高度重视,都由此文明根源而来。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么,重阳节能被列入“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就可见这个节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民俗活动

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其实,重阳节的登高望远,既是一种文体活动,也有一种哲学意味。在四季中第三个季节里的最后一个月份、在一年里奋斗前进路上的最后一站停歇,回望来时路是收获多还是遗憾多、远眺未来路是要坚持还是要改进,这是年度奋进的最后一次调整机会、是生命里程的重要一次回眸停顿、是如同攀登路上的最后一座山亭驻足,来路有起有伏、前路再接再厉。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据记载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所以传承下来重阳佳节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佩茱萸:古代也有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据记载茱萸可作为入药材料,也可以制酒养身治病。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祷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其实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年轻人越来越忙于工作,子女们平常陪伴家中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有养老中心这样的服务机构,依然有很多老人处于独居空巢状态,甚至长眠于家中而无人知晓。所以,无论我们有多忙,请记得常回家看看,别让老人们“形单影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22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