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节的来源与习俗

发布时间:2021-9-16 16:11:40   点击数:
小儿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37238.html

重阳节

献给爸妈的祝福

登高节、老年节、老人节

农历九月九日

重阳节起源

阴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推到汉代初年。传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驱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这就是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下面这几则都是有关重阳节的歌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以及在重阳这日占卜天气的风俗。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

赏秋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创美活泉专卖ID:NO1JENE

传承健康,收获美丽!

您选择!您改变!

创美活泉专卖您身边的问题性皮肤修复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21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