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节,看少数民族的敬老风俗

发布时间:2021-11-14 17:09:10   点击数:
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85459411576121&wfr=spider&for=pc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祝全国各族老人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不同的敬老习俗。

朝鲜族

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朝鲜族敬重长者。“花甲宴”“回婚节”“老人节”等,都是为老人量身定制的节日。尊重长者,关爱老人,朝鲜族身体力行,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传统代代相传。   朝鲜族“老人节”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朝鲜族聚居区。年,延边州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老人节”,举行尊老敬老的活动。节日当天,身着盛装的年轻人敲起长鼓,跳起象帽舞,为老人祝寿。年逾花甲的老人们则胸戴大红花,微笑着接受祝福。饮尽甘甜的米酒,年轻人开展歌舞表演以及荡秋千、跳板、打球等体育活动,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美好生活幸福长久。

壮族

给老人“补粮缸”

  在壮族聚居区,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退让到路边请老人先过去。老人进屋,要请老人坐上座;与老人吃饭,晚辈只能坐桌两端,且应该端起饭碗,吃完饭后还要请老人慢吃,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壮族认为九九重阳,天高气爽,是个吉利日子。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带上儿女回家为父母祝寿,并提三五斤新米回来“补粮缸”。老人也把往年的寿米换出来,掺上糯米做成粽子和糍粑,送给儿女和亲家吃,表示同福共寿。

苗族

好酒先敬长者

  在苗族的各种宴会中,总是老年人、长辈入正席落座后,青年人方可入席;在婚嫁喜庆饮酒场合,要由长者先开杯。好酒必先敬长者,佳肴必先让老人。逢年过节,宴席中的鸡心、鸡头、翅、爪,必敬给席上长者或最尊贵的客人。

藏族

辞旧迎新老人吃第一碗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藏族同胞全家吃古突(用粮食、蔬菜等九种食物做的九宝饭)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

  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媳妇总是抢先背回第一桶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给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维吾尔族

见了老人施礼问候

  维吾尔族对老人十分尊敬。见了老人要起立、让座,施礼问候。走路让长者先行,进门要让长者先进,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说粗鲁的话。

蒙古族

鲜嫩羊肉敬奉老人

  蒙古族牧民的家常饭是手把肉。手把肉是按骨节拆开的带骨羊肉,煮熟后用蒙古刀剔着吃。羊大腿肉嫩好嚼,须敬奉老人,青年及孩子、妇女则吃羊肋、小腿和羊脯。

侗族

老人们约会春天

  贵州南部地区侗族的老人节定在春天。节日当天早上,各村寨的老人们相约到坡上,谈论往昔友情,倾诉当家后的苦衷。到了中午,集体进餐,食罢还要尽兴地唱歌。

白族

老人坐“花轿”

  云南大理白族的耆老节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节日里,村里70岁以上老人披红带彩,被请进花轿,由村里青年人抬着,全村人跟在轿后。游村一周后,全村设宴,晚辈们都来向老人们祝福。

哈尼族

接受晚辈祝愿

  每年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梳洗后换上新衣,准备欢度自己的节日。成年人在家杀鸡宰鸭,筹备美餐。小伙子要将一裸小松树栽在过节的坪场周围,姑娘挑来清水给小松树浇下定根水,象征晚辈祝愿老人们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

傣族

乐于赡养老人

  分了家的傣族兄弟都乐于赡养老人,老人要跟哪个儿女生活,全由老人决定。无儿无女的老人,可以投靠祖辈上有瓜葛的亲友。被投靠的晚辈把老人视若亲生父母,有的甚至以父母相称,养老送终。

拉祜族

温暖房间让给老人

  老人一般都住在阳光充足、温暖舒适的房间。冬天早上,家人起床后要给老人准备好菜。每逢喜庆佳节,好茶好酒先敬老人。晚辈给长辈敬茶、酒,要双手举过头,以示敬重。

锡伯族

见了老人要“打千”

  锡伯族见了老人和长辈要“打千”,就是把左脚向前迈半步,双腿下屈,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叩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

景颇族

举办隆重“敬老会”

  每年初秋时节,景颇族会举办隆重的“敬老会”。青年们打响火枪,放爆竹,争着请村寨老人到自家竹楼做客接受敬酒。黄昏时分,人们集体跳起“敬老舞”。

来源:中国民族报、中国新闻网等

监制/孙雅莉 统筹/周芳 编辑/王甜 制作/彭凤平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24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