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诗词里的重阳悲秋

发布时间:2016-11-26 1:04:16   点击数:

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多情,诗人笔下的深秋重阳,便不仅仅是登高赏菊的乐事,而且因为王维的一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在登高的同时,便更多了一份离愁别绪。李煜的词《谢新恩》便将一个没落皇帝的悲愁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从秋光的红叶满阶到重阳的登临台榭,开篇就是对秋天到来的悲伤惋惜。“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随后从茱萸、紫菊、晚烟、细雨,这一系列的景物描写,看似轻描淡写地说重阳景象,实则是以此引出“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凄冷心情。作者以物喻情,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那一份挥之不去的哀叹和感慨的悲凉气氛。相比李煜,杜牧的这首《九日齐山登高》显得豁达多了。“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这首诗是牡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彼时,他和朋友一起携酒登上齐山。居高临下,面对江南仍然微翠的美景,让平时心情抑郁的诗人也觉得虽然尘世难逢开口笑,但此时必得将菊花插个满头,才不辜负这登高的愉悦心情。“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登高是为饮酒,当然要酩酊大醉才配得上这良辰美景。喝起来吧,只要有这一刻,又何必去想落晖的迟暮;既然世间都是如此,又何必还要像牛山齐景公那样独自流泪呢。这首诗中的愁闷之情难以排遣,但诗人用“但将”“不作”“何必”等词语,来力求情感上的挣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旷达之情。这两种情绪交织,使此诗显得更加愁肠百结却又豁达舒爽。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一诗中,思乡情绪就显得更浓了些:“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远在他乡,思乡之情就像风烟一样缭绕不断。虽然不在同一处,虽然相隔万里,也希望能同饮这金花美酒,一同悲伤地看着鸿雁在深秋重阳时节往南飞。卢照邻非常擅长诗歌骈文,流传最广的当数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并且成为经典名句。但其本人结局也甚惨,由于长期病痛的折磨,再加上政治上的坎坷失意,他最终自投颍水而死。而北宋晏几道的《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亦是触景生情,虽说此处“人情似故乡”,但仍非故乡,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悲秋的重阳诗词还有很多,诗人悲秋,并非只为秋,大多数或是个人身世飘零,或是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或是身在异乡受到排挤。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缠绵徘恻的离愁别绪,才能让今天的我们欣赏到这么多优美动人的诗词佳句。









































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25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