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佳节
年10月21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在年被国家确立为“老人节”。重阳节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吗?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
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
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民间习俗
登高望远;遍插茱萸;重阳糕,菊花酒……重阳习俗,你还坚持吗?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饮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诗词重阳
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在节日里最是文思泉涌,留下传世的作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今日推荐·
山西气象山西省气象局唯一认证官方白癜风治疗方法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