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3-31 14:09:55 点击数: 次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又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习俗呢?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登高在古代,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赏菊重阳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饮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传说喝了这种“菊花酒”可延年益寿。■佩茱萸古代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放风筝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力适中,就一直有着放风筝的习俗,人们认为重阳时放风筝可以驱散“衰运“,带来好运。在重阳节这天,妈妈们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小宝贝去放风筝,增进感情哦!敬老的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能很好地传承,那怎么去教育现在的“新一代”来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1、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别,尊重父母。2、让孩子了解养育的辛苦与不易。3、从生活小事开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4、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总之在平日里要多与老人相处,自己首先要做到孝敬长辈。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内容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cyhd/56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