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点屏成鉴10
肖远森(古板先生)
点评
清江野老《新唱竹枝》
第五章《岁时节令》
部分作品
端午议毒
信言端午犯三毒,
深害当年楚大夫。
但看汩罗千古浪,
未能洗去世间污。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但看汩罗千古浪,未能洗去世间污。”妙句!一下开阔了诗野,脱离了那年年人云亦云的空吟。
七夕淡愁
新秋乞巧代相承,
难抵欧风二月情。
鹊喜衔花懒衔木,
不堪冷落是双星。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这淡愁却是超越了吟七夕的俗套,而颖脱为一种对文化传统忧虑,这是一种真正的诗人情怀。
中元说鬼
七月洗心求地官,
度亡烧纸过中元。
有人未死已成鬼,
贪享民间祀奉钱。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如果鬼节光说鬼事,那也不外满篇鬼话罢了。后两句却一下说起了人事,使诗突生光华。
重阳村饮
退休老干喜重阳,
此日黄花伴酒香。
但看村中守巢父,
自斟寒露饮秋凉。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这不外是一个简单的对比,从技巧上并没什么奇。但这种身为“退休老干”,却心系“守巢父”的忧民情怀,实属可嘉。
冬至祭祖
漫将糯米捣成团,
华裔相承祭祖先。
冬至人人共添岁,
炎黄一脉系台湾。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前篇为忧民情怀,此篇暂且称为忧国情怀吧,心系祖国统一,同胞团圆。真正的国人情怀。
小年祈灶王
万户小年祈灶王,
人间烟火可知详?
神州燃气价钱贵,
此事须当奏玉皇。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妙!借祭灶之机,都上访到天庭了。
辞 年
乡里辞年情自珍,
礼轻义重往来频。
如今更作钱权使,
岁末争先朝府门。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这事不独今有,自古有。便此处说,可见此处之严重了。
端午拾零(三)
午月峡江传楚讴,
邀来远客赛龙舟。
土家女子西洋佬,
飞舞短桡争埠头。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此诗或是记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可能觉得无味。但记深山中的端午,却真正担负起了竹枝词职责,当人看到了大山深处的变化。
端午拾零(六)
香包踪影早难寻,
入夏驱蚊用六神。
更有舶来百花露,
芬芳缕缕绕佳人。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时代不同了,时风也不同了。香包、六神(猜是一种灭蚊的东西)、花露水、佳人,几个承载时代变化的载体选得巧妙!
端午拾零(七)
药浴如今不在家,
小城有店洗桑拿。
招牌告示能除病,
但见兰汤添柳花。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大山深处也有了花花世界,时代的鲜明写照。“兰汤”、“柳花”,大概是针对上句“除病”而言的。我不懂药理,但猜这两样东西是治不了什么病的;兰汤沐浴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偏是掺了柳花,所以招牌是“挂羊头志狗肉”的。并且,这花这柳,是否是“花街柳巷”之花柳?恐怕正是。
端午拾零(十一)
骚人何日诵丹墀,
端午吟哦当是时。
古邑九歌声未断,
泥巴腿子也敲诗。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丹墀,当是指寺庙之类。端午在寺庙之类的地方举行仪式,有歌舞。所以,“吟哦当是时”。九歌,《相传是夏代乐歌,后遗落民间,民间在祭神时演唱和表演,屈原将其改编与加工,写成格调高雅的诗歌《九歌》。不管是屈原改编前,还是改编后,都在不停地楚地传唱着,所以是“声未断”。今日当然还在传唱,但今日的传唱法,却又有了新的特色,可能是在银屏键盘上传唱了,所以是“敲诗”了。过去传唱的本也是“泥巴腿子”,今日“敲诗”者自然也就有了“泥巴腿子”了。从过去的迷信敬鬼,到而今的“泥巴腿子”“敲诗”,这种时代的进步也是显然的。“泥巴腿子”“敲诗”生动形象,在这里用到了妙处。
清明纪事(一)
日暖云开天气清,
柳烟草雾野花明。
人随莺燕酬春去,
三五邀风陌上行。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天清日朗,柳新草嫩,莺飞燕舞,三五陌长,稀落身影,好一派清明景色!景以实写,不学那“雪纷纷”“欲断魂”的套路。是美之句,还是“三五邀风陌上行”,“邀风”,绝妙!
清明纪事(四)
满园茶树绿如茵,
新吐雀舌犹唤人。
偶见携篮采茶妇,
肩头却负小重孙。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前三句虽美,但出彩却在末一句。背重孙的采茶妇,当有多少高龄?为何如此高龄还来采茶?而且还是背着小重孙?而她的身体竟然也还能采茶,而且是背着小重孙。其间苦乐,令人遐思。
七夕杂感(四)
夜陈冷柜镜湖边,
瓜果酒汤冰镇鲜。
织女牛郞尝两口,
一口清凉一口甜。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谁说一定要仿古才美?这里的冷柜、冰镇都是现代的、而且是大众尘俗的,于此处谁能言不美?!第三句“织女牛郞尝两口”妙绝!明明是夜来散步乘凉的小情侣,偏道说是“牛郎织女”,何其巧妙,又何其贴切,妙境顿生!
立春问风
节来春未问长风,
何以称名实不从?
但劝东君勤送暖,
神舟沃野早葱茏。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立春节里,人们却还远看不到春,看到的还是严寒和荒寂,所以,立春之春,与人们心中所期待的那个春天里春,实是大相庭径的,觉得立春之春名不附实,因此要“问风”。但立春却带来了春的名字,从而更带来了人们对春的期盼,使这种期盼更切。末句“神州沃野早葱茏”,在开阔的意境中展现了胸襟的开阔。并且,或者还有更深的寓意也未可知。
惊蛰无雷
新阳普照暖风催,
千里河开燕自回。
草木也知春有脚,
天公何必作惊雷。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惊蛰,按说法是当打雷的,但偏无雷。但无雷何妨?一点也不耽误惊蛰,该苏醒的自都苏醒了。因而,有雷也惊蛰,无雷也惊蛰,于是有“天公何必作惊雷”之句。这里也暗合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可借喻那种不作为政府的多余。三句中“春有脚”三字绝妙!将春写活了!
春分劝日
欣逢赤道过金阳,
昼夜兹时均短长。
南北长年同此日,
可期宇内少炎凉。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从节气的昼夜均短长,到人间的南北均炎凉,自然而然的联想,但能生此联想者必须有一个装下了宇宙与人间、而且敢于仰天“劝日”的胸怀。
清明观景
微风细雨浅寒轻,
几处林幽几处明。
蝶赏杏花莺赏柳,
河山从此少凋零。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多么清新舒旷的清明之景呀!微风、细雨、浅寒,几处林幽、几处明,蝶赏杏花、莺赏柳,处处贴切,处处优美!结句,看是写河山,实是写人赏清平,来了个大跃升。
白露说露
莫道天公冷意临,
经风草木绿犹存。
漫将清气凝成露,
落入秋泥润老根。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前两句写白露之气相,极为恰切。三句也是写气象,但实是为末句做准备,末句写出精彩来!露,本因水份在温度湿度变化中的相变而凝,但末句一笔,赋予了露以生命——一个对过去感恩、向未来召唤的充满顽强与生机的生命。
大雪吟寒
霜剑风刀信可嘉,
蓬间虫鸟莫喧哗。
枝头残叶须凋尽,
好待春来发嫩芽。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霜剑风刀”通常补视为冷酷,而这里却是“信可嘉”,为何?因为这里已是斩腐恶之刀剑了,对“蓬间虫鸟”是一种警告,让“莫喧哗”,而对“枝头残叶”却是一种毫不留情,“须凋尽”,目的是为了“好待春来发嫩芽”,即为新生的美好腾出地来。这大雪吟寒,早已超越了节气之吟,是一曲对美好的呼唤、对时代的呐喊!
小寒吟雪
如絮飞花压众芳,
素衾护麦万千行。
春来化作浇根水,
不与嫩苗争暖阳。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
人们常爱吟个雪的洁、雪的白、雪的莽莽、雪的飘洒,更有甚者,装腔附庸弄什么雪中的梅。此处就只单纯地吟雪本身,吟一个能在春里化为水的纯粹的物理意义上的雪,但却是如此地恰切和如此地美:“如絮飞花”“压众芳”。她为何能“压”众芳?不在于她的美,而在于她为麦、为万物滋润,正如常说的,不在外表美,而在心灵美。冬里护麦,冻死害虫,春来化为水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万物争光,正如老子所说:功成百弗居。这就是雪的品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几近乎道”的品德。
————————
敬请扫描白癜风症状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6622.html